“有任何消息时,即刻前来回禀。”
小厮立即点头遵令。
曹操站在原地良久未曾动弹,眼睛中只带着些许的冷冽之色,他在思考一個问题,若是董卓真的动手了,他该如何?
不过或许也轮不到他思考这个问题、
皇帝应当会思考的。
.........
嘉德殿
皇帝的宫殿中依旧点燃着烛火,他还未曾歇息,只是看着面前的文书正在发愁的处理着。
这些东西本应该不是他处理的东西,但毕竟这个时候刘辩的身边还未曾有完全信任的谋臣,而大臣么,他信不过。
所以只能够处理。
其实可以让荀彧处理的,只是刘辩不想让荀彧这么早的掺和进现在的旋涡之中,至少也要等到他对二袁、董卓都占据了一定胜算的时候。
微微扶额叹气一声,他感慨的低声道:“或许当初武帝建立内朝,不仅仅是为了制衡外朝以及丞相吧?”
“分担自己身上的压力,或许才是最主要的目的。”
这般想着,刘辩又是笑了笑。
他低下头,一边批阅着奏折,一边仔细思索着之后的道路。
目前最重要的当然是袁氏以及董卓这些人,但刘辩觉着自己不能够将所有的目光都放在这些事情身上。???.
他需要关注更多的事情。
比如外族的窥视、比如天下的局势,再比如......那些分封在地方的「国」是否会有动荡之心。
汉朝实行的制度其实并不是完全的郡县制,因为当初刘邦的私心以及他认为秦灭亡多少有郡县制的原因,因此汉朝一半的地方实行的是郡县制度,另外一部分则是实行分封制。
这个独特的制度便是「郡国制」。
而等到光武帝再次建立起来大汉的时候,他也没有改变大汉最基本的这个地方制度,依旧是实行郡国制。
现在大汉的国土上尚且存在不少的「国」。
如常山国、沛国、彭城国、赵国、清河国、陈国等。
他们大多都是由汉室宗亲占据。
就如同原本的轨迹中,刘辩被废成为「弘农王」,占据了弘农郡一样。
若当时董卓未曾杀死刘辩,或许弘农郡便会成为「弘农国」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