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意味深长地笑了,随后问道:依你之见,这粮仓之案该如何处置?
秘密调拨粮食进京,然后雷霆手段清查粮仓,一举打掉这群硕鼠。不过那少年说得对,制度不修,以后这种事无法杜绝。
与朕想到一块儿去了,朕打算调河南府与京东路的官仓粮食进京,不过这么大规模的粮食进京如何做到保密?
陛下放出风声——北伐!
几日后的朝会上,皇帝便让近臣提出了北伐的建议,这个建议立刻遭到了群臣的反对,反对的朝臣纷纷谏言,天下刚刚安定,朝廷正需要修养生息。
再说江山之固在德不在险,就算燕云十六州不在大周手中,只要大周勤修德政,天下归心北方蛮夷也无法奈何大周。
主战派与主和派再一次在朝堂上吵得不可开交,一时间谁也说服不了谁,北伐的决议迟迟定不下来,皇帝给出了一个折衷的办法,那就是不管是否北伐,先准备北伐的粮草一准没错。
朝堂上的争斗并不会影响到宋文远的钱庄运营,却影响了晋王的心情,小郭毕竟还没有老郭的那份儿城府。
这些天对皇帝对贪官的纵容颇有怨言,在听到皇帝竟然又要重启北伐的准备时,更是气的对宋文远抱怨道:文远!你说我父皇是不是老糊涂了,后方不靖就想着要北伐,他就不怕前方将士打仗,后方被那些蛀虫吞了粮草吗?
宋文远也对皇帝的这一操作弄得不知所谓,就算这老皇帝没有历史上说的那么英明,也不至于如此糊涂吧。
这里面必定有一些晋王与宋文远不知道的内情,那么这个内情到底是什么呢?
殿下!您都不知道陛下是怎么想的,臣更加不知道,要不您还是进宫问问陛下吧。
本宫不去。
这皇帝家的傻儿子还闹起了脾气,宋文远不愿参与天家的家事,只能默默听着晋王的抱怨。
随后几天皇帝颁下圣旨,钦命殿前司都检点宋国公赵匡胤为督粮钦差,前往京东路河南府督运粮草。
所督运粮草全部暂存陈桥驿,随时应对北伐的粮草供应。这道圣旨引起了朝堂上的各种猜测。
宋国公赵匡胤是显德七年封爵,与封爵同步的是赵匡胤主动上交了带兵之权,这些年除了重大的朝会,甚至连朝会都不上,一直过着深居简出的日子。
没想到皇帝竟然安排赵匡胤这个过气的军将重新出山,一时间各种猜测满天飞,更多的猜测是皇帝看样子是下定决心要北伐了。
消息传到宋文远耳朵里,第一想法是时隔十多年,还是躲不过陈桥兵变的命运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