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有一个叫龙井的小村子。在村边的破茅屋里住着一位老婆婆,她精心照看着茅屋后面的18棵老茶树。因为缺少肥料,每年只能从老茶树上采下来很少的茶叶,而且茶叶的质量也不好。
老婆婆的生活很清苦,可她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每天,老婆婆都用从老茶树上采下来的茶叶沏茶,让过往的行人在这里歇歇脚、解解渴。有一天,一位老爷爷来到老婆婆这里喝茶。
他看到茅屋外有一个破石臼,就指着它对老婆婆说:“这可是个宝贝,把它卖给我,行不行?”
老婆婆笑着说:“这哪里是什么宝贝啊,你就把它搬走吧。”
老爷爷连声说“谢谢”,就去找人帮忙来搬破石臼。
老爷爷前脚刚走,老婆婆紧跟着就忙活起来了。
原来,破石臼里面有堆放了很多年的草啊,土啊,动物粪便什么的,已经很脏了。
老婆婆可不愿意把这样一个脏东西送给人。所以,她赶紧把破石臼里面的东
西都埋在了老茶树下面,又把破石臼洗得干干净净的。
老爷爷回来了,他看看破石臼,问老婆婆:“这里面的东西哪儿去了?”老婆婆领着老爷爷来到老茶树前,把刚才做的事情说了一遍。
老爷爷笑呵呵地说:“我说破石臼是宝贝,是因为它里面盛的东西才是真正的宝贝呢!瞧,你把宝贝都埋在老茶树下面了,我也就放心啦。”说完,老爷爷潇潇洒洒地走了。
后来,这18棵老茶树长得枝繁叶茂,采下来的茶叶嫩嫩的。香香的,用这些茶叶沏的茶水味道可好了,再后来,龙井这一带都种上了茶树,这里出产的茶叶就是大名鼎鼎的“龙井茶”。
相传,清朝时期,滕县辛庄有个名叫钟璜的秀才,很有才华。
有一年,滕县的秀才都到充州府去会考举人。
发榜后:钟璜名列榜首。不光这儿,各县的秀才,哪个也比不了滕县参加考试的秀才,主考的学院大人,宣布滕县为这次会考的第一。
谁知其余各县的秀才不服气,他们集合起来去找学院大人质问。
凑巧,在大街上碰到了学院大人乘坐的鹦哥绿呢子大轿,他们就围起来不让学院大人走,你一言,我一语,问滕县的秀才考得究竟有多好。
学院大人被这伙酸不溜球的秀才纠缠得没法,就说:“我出个上联,当面考考你们,对得上,算你们有才学;对不上,那可要甘败下风啦。”说完,就出了个上联:掰开石榴,酸子挤成一片。
这伙秀才,你看我,我看你,搜肠刮肚,苦思冥想,怎么也对不上,可巧钟璜也来到轿前,听了学院大人让对对子的事。
学院大人看到了钟璜,就问:“你不是钟璜吗?”“学生是钟璜。”
“你对得上来吗?”“学生已想出下联。不过还是让众学兄先对,对不出,我再对吧。”
等了老大一会子,各县的秀才还是对不上来,钟璜就念出了联:折断藕结,丝纹分裂两边。学院大人听了哈哈大笑,这伙秀才不得不分列两边,闪开道路,让学院大人的大轿通过了。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为人正直,少年时便以孝顺而闻名。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时,包公中了进士,当时28岁。
包公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但是他的父母因为年老多病,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在封建社會,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在身边,那么这个儿子不能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扔下父母不管,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
一般情况下,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着儿子去外地的,而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种情况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辞去官职照料父母。
由于父母不愿跟随包公去外地,包公便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得到了官吏们的称颂。
几年后,他的父母相继离世,包公才重新踏入仕途。
包公能主动辞去官职,照顾父母,说明他不是那种贪恋官场的人,更体现出他是个孝顺的人,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懂得回报,这一点,值得大家学习。哈尼族有个的接骨医生,配制了一种接骨的草药,医治骨折有意想不到的疗效,止痛、止血、消炎,药到病除,他被人们誉为接骨“神医”。奇怪的是,这种接骨术并非祖传,而是蜈蚣教给他的。其中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有一天正午,这个哈尼族医生在山路边的一棵大树下休息,突然间他看到一条20多厘米长的大蜈蚣爬过来,它瞪着小眼,两排长足在蠕动,摇头摆尾,令人生畏。
他担心蜈蚣来刺螫,就拔出长刀,轻轻砍下去,把它斩成两截。因为蜈蚣的每一节都有神经节,所以蜈蚣被斩成两截后,神经节还会分别起作用,断体在不停地挣扎和蠕动着。
过了一会儿,他发现另一条蜈蚣爬过来了。当它看到自己的同伴已经奄奄一息时,十分焦急,绕着两截断体转了转,然后用鼻子嗅了一下,便匆忙向草丛里爬去了。“蜈蚣在玩什么把戏?”有心的哈尼医生出于好奇,没有再砍死这条蜈蚣。
不久,这条蜈蚣又爬回来了,嘴里噙着一片嫩绿的叶子。哈尼族医生出于好奇心,就仔细瞧着它。只见这条蜈蚣把断体连在一起,然后将这片嫩叶覆在连接处的上面,自己却安静地守在旁边。
大约过了半个多时辰,奇迹终于出现了:那条被斩成两段的蜈蚣竟然连成一体了。
它慢慢地蠕动了几下,然后开始爬动了。最后,它爬进草丛,又爬上大树的缝隙中。
哈尼族医生捡起那片遗留在地上的叶子,仔细辨认,发现这是长在一种细藤上的叶子。
于是,他采了很多这种叶子,装了一大包背回山寨。
他先将叶子捣碎,然后打断鸡腿,将药敷上包好。过了3天,解开一看,鸡腿骨也连接起来了。
后来,他把这种树叶用在骨折病人身上,也很有效果。就把这种树取名接骨木。
古时候有个富阳人名叫董昭之,有一次乘船过钱塘江。船到江心的时候,忽然发现江中漂着一截三尺长的芦苇。芦苇上有一只蚂蚁急匆匆地爬来爬去,不住地从一头爬到另一头,眼看就要掉进江水里淹死啦。
董昭之是个好心肠的人,他让船驶近芦苇,想把芦苇连同蚂蚁拾上船来,同船的人反对道:“这是蜇人的毒虫,你敢拿上船,我们就踩死它!”董昭之没办法,就用绳子一头缚住芦苇,一头拴在船舷上,拖着蚂蚁靠了岸。蚂蚁死里逃生,爬到陆地上飞快地跑掉了。
这天晚上,董昭之做了个梦,梦见上百个穿着黑衣服的人来找他。为首的一个黑衣人向他行礼道谢,对他说:“我是蚂蚁的王,今天不慎掉进江里,幸亏您救了我的命。今后您要是有什么需要的地方,一定告诉我,我会尽量帮助您。”
董昭之醒后,觉得这个梦很荒诞,就没有理会。
数年后,董昭之因为四处维权得罪了官府,被抓进大牢,申诉无门,无法脱身。
万般无奈之下,他想起了那个荒诞的梦,觉得不如试试看,也许是个办法。他从牢里找到几只蚂蚁,对它们说:“我是富阳董昭之,我被关在牢里啦,快去告诉你们的王,让它想办法救救我吧!”
蚂蚁们愣了一会儿,匆匆忙忙爬走了。可是,接下去一连三天都没有动静,董昭之有点绝望了,甚至感到自己太无聊,竟然傻乎乎地去跟蚂蚁说话。
三天后的深夜,下着大雨,电闪雷鸣。睡梦中的董昭之又梦到那个黑衣蚂蚁王,蚁王大声叫喊着:“快起来!快起来!”董昭之猛地惊醒,四下打量了一番。忽然,牢房一角的墙壁“哗啦”一声塌陷出一个窟窿,成千上万只蚂蚁密密麻麻地从窟窿里爬走了。
董昭之知道这是蚁王带领蚂蚁们蛀出来的逃生通道。他满怀感激地向蚂蚁们拜了一拜,趁着雷雨之夜越狱逃跑了。
后来董昭之一直告诫他的后代子孙,积德行善要从点滴做起,莫以善小而不为。
春秋的时候,楚国叶县有一个名叫沈储梁的县令,大家都叫他叶公。叶公十分喜欢有关龙的东西。
有一天,叶公喜欢龙的事被天上真的龙明白了,真龙就从天上飞来叶公的家,把头伸进窗户中大喊说:“叶公在家吗?”
叶公一看到真正的龙,吓得大叫:“哇!怪物呀!”真龙觉得很奇怪,说:“你怎样说我是怪物呢?
我是你最喜欢的龙呀!”叶公害怕的直发抖,说:“我喜欢的是像龙的假龙,不是真的龙呀,救命呀。”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app爱阅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叶公话没说完,就连忙往外逃走了!留下真龙一脸懊恼地说:“哼,叶公说喜欢龙这件事是假的,他根本是怕龙嘛!害我还飞来拜访他!”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苍颉是皇帝的史官,他长着跟龙一样的面貌,四只炯炯有神的眼睛。他异常喜欢观察身边和周围的事物,他也十分爱动脑筋或者是想问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