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其心里得到满足并放弃争执。
小陈和小杨是某学校新来的年轻教师,小陈心思细密,考虑事情周到;小杨性情有些鲁莽,但业务能力较强。一次,两个年轻人发生了争执,小陈说不过小杨,感觉很委屈,跑到校长处诉苦。校长拍拍小陈的肩膀说:“小陈啊,你脾气好,办事周到,这个大家都清楚,也都很欣赏,可是小杨天生是个躁性子,牛脾气一上来什么都忘了,等脾气过去就天下太平了。你是一个细心人,懂得从团结同事、搞好工作的角度看待问题,你怎么能跟他那暴性子一般见识呢?”一番话说得小陈脸红了起来。
这是一个强调双方差异来解决纠纷的典型例子。校长没有直接批评小杨,而是反复强调小陈脾气好、小杨性格暴躁,这实际上是通过比较两人截然不同的性格来肯定小陈待人办事的方法是正确的。小陈领悟到校长的意思,自然也不会再跟小杨计较。
●重点突破一方
这种方式是指与较通达的一方相配合,通过适当的方法解开较固执一方的心理疙瘩,打消其怨气。在产生矛盾的双方中,经常有一方比较容易说话、另一方比较固执的情况,而且往往因为固执一方坚持己见、不肯忍让而造成双方僵持的尴尬局面。此时,劝解者应该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利用较通达一方希望和解的心理并与之积极配合,主要针对固执一方做工作,只要解开了他的心理疙瘩,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1943年,前苏、美、英三国首脑在德黑兰会谈。斯大林严肃、冷淡,而且沉默寡言。罗斯福试图想尽一切办法来打破斯大林的缄默,但三天过去了,毫无进展。到了第四天,他决定采取一个新战术。他先在暗中对丘吉尔说:“温斯顿,过一会儿我将要干一些事情可能和你无关而冒犯你,我希望你别恼火。”
罗斯福先和斯大林进行个别谈话,谈得好像十分友好而投机,结果引得其他前苏联人也来旁听。斯大林脸上仍然没有笑意。这时候,罗斯福用手遮着口角,低声说道:“温斯顿今天早上真有点儿古怪,他从床的一头转到另一头,不知他干些什么玩意儿。”此时,斯大林的眼神微露笑意。随后,他们坐在会议桌前时,罗斯福进攻丘吉尔,用一连串无聊的话取笑他,说他的英国绅士风度、他的大雪茄、他的古怪动作,又讲了约翰牛(指英国人)的种种笑料。斯大林开始有所动,可丘吉尔满脸涨红,瞪目怒视。他越恼火,斯大林越发感到可笑。最后,斯大林终于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罗斯福接着讲下去,一直讲到大家和斯大林一同欢快地大笑为止。此后,斯大林称罗斯福为“约瑟大叔”,经常向他露出笑容,还常常主动和他握手。
在本例中,斯大林的傲慢和顽固使得谈判出现了僵持的局面,阻碍了会议的顺利进行,而丘吉尔相对来说比较容易相处。在这种情况下,罗斯福抓住斯大林这个“主要矛盾”,事先暗示丘吉尔,然后对丘吉尔开一些善意的玩笑,这些玩笑正好迎合了斯大林的心理,使他很快打破缄默,气氛立刻变得轻松起来,尴尬的局面也由此而结束,会谈取得了进展。
●将严肃的问题诙谐化
这种方法是指在双方僵持不下时,采用巧妙的方法将严肃的争执点转化为幽默诙谐的形式,以此来缓和气氛、制造转机。如果纠纷双方是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而互相争执,那么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带来的压力往往会加深他们之间的相互敌视,促使他们更加坚持己见、互不示弱。为了打破这种僵持不下的局面,调解方应该采取巧妙的方法将严肃的争执点转化为诙谐幽默的形式,使双方的心理压力得到缓解、气氛变得轻松,为问题的解决制造转机。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前苏联。一次,在前苏联机场上飞机准备起飞时,突然一个引擎发动不起来。此时,在场的勃列日涅夫又急又恼,指着民航部长问尼克松:“我应该怎样处分他?”尼克松说:“提升他。因为在地面发现故障总要比在空中好。”
不管尼克松是出于对勃列日涅夫的讥讽,还是出于庆幸,这个小幽默的构思还是相当精巧的,思路是开阔灵活的。这起码使尼克松给人一个开朗乐观从容的印象,也可以缓解一下当时紧张窘迫的气氛。
●模糊解决
同事之间或者上下级之间因为一点小事而争执不下,以至于矛盾激化,主要原因倒不是因为争执的双方认为自己有多么正确,一定要捍卫“真理”,而是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只好通过试图压倒对方来获得平衡,而这显然分外困难。那么,作为调解人,此时根本没有必要指明谁是谁非,以免进一步激化矛盾,而只需给出一个模糊的解决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