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小说网

零点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人生流浪 > 正文 19、鼠战江湖

正文 19、鼠战江湖(第2页/共3页)

王中四海,魏陵王魏汉超,少陵王少先锋,“四大铃王” 及新兰陵王兰采风、信陵王信永(勇)汉、嘉陵王刘嘉陵,共计是“二十陵王”,整整四十人!号称“朱马牛扬耶猫陵”。共是3+8+2+2033位。

“神剑浪子”郑少秋、“江南浪子”马鞍山和“扬州三杰”,即“啸(笑)傲江湖”江啸天、“卧虎藏龙”梁小龙(也在“龙在江湖”一说之列,只因他深藏不露,轻易不展露头脚。)、“展翅高飞”高尽义五人以及“声东击西﹑指南打北”神吉祥,以及“旋风十八骑”,江湖号称“两浪三杰神吉祥,十八太保下苏杭。”共是2+3+1+1824位。

故此,徐州云龙湖游击大队总人数,合计7+33+2464位。正好是八八六十四卦。

但此次寻迹太湖巧遇苗人凤的游击大队仅是其中的“两叶双雄风雨神”7位。即叶无双、叶学云、赵下乡、郇下海、甘上山、迟上海、白马寺护法“夜游神”姓氏名谁暂且不知,又被江湖人戏称“游击大队”里的“江南七怪”,如再加上苗人凤,又将唤作是“江南八怪”。但是,他们八位并不屑于此号,根本不承认!谁信他江湖里乱砍乱说?又没有被正史编号?正宗编号的那是关于徐州云龙湖游击大队人员的顺口溜:

两叶双雄风雨神(2+2+37),朱马牛扬耶猫陵(3+8+2+2033)。两浪三杰神吉祥(2+3+16),十八太保下苏杭(18)。

后来“两叶双雄风雨神”7位游击队员行走江湖于太湖南岸七都吴溇、五都庙港、南浔、织里、铜罗、桃源、青云、乌镇等地;“两浪三杰神吉祥,十八太保下苏杭。”24位正是游走在常熟、苏州、杭州、绍兴、会稽山、云台山等各地行侠仗义、替天行道;然而“朱马牛扬耶猫陵”33位游击队员行走江湖在中原徐州、微山湖、临城、枣庄等地,主要根据地在北方古彭徐州一带行侠仗义。江南一带,则主要由“两叶双雄风雨神”7位游击队员和“两浪三杰神吉祥”、“十八太保”等江湖义士去行侠仗义。

再往后来,其中的“两叶双雄风雨神”7位游击队员以及“两浪三杰神吉祥”、“十八太保”24位共计是三十一位在太湖之西的茅山不期而遇,解了“黑风双煞”对“江南七侠”的劫杀。而在后面远远观战的孤独给败心里知道,他们一部分人还蒙在鼓里,其实江湖杀手“闪电不及”方可贵早已被他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斩杀于上海滩,总有一天他们会亲自告诉他们这些江湖义士,让他们专心去寻找“南大杀手”而不再去走别的弯路。

再说“猫王”叶学云和“黑猫捕快”褚人杰、苗人凤却没有料到,西毒欧阳峰的侄子欧阳克吹着笛声招引来了成千上万的毒蛇一直围拢而来。一场“人蛇大战”和号称“龙争虎斗”的“蛇猫大战”即将拉开。

而就在这时,孙悟空直落在半空云朵之中,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这片树林里竟在一挥之间空寂一片!仅仅剩下这八个人站在原地静寂一片,西毒欧阳峰和欧阳克叔侄俩早已不见踪影,猫群不见,蛇群没了,方腊及志光等也全都没了!一场即将拉开的“人蛇大战”及号称“龙争虎斗”的“蛇猫大战”全被孙悟空一下都搅黄!没了!等到他们几人清醒过来,原来的确是一游戏一场梦!不仅如此,他们七位与“两浪三杰神吉祥”、“十八太保”合力解围“江南七侠”赶走“黑风双煞”一事以及寻找“南大杀手”竟也是在梦境之中!就连苗人凤也摆摆手身归《雪山飞狐》去了。

梦中醒来,异常的轻松。“两叶双雄风雨神”特别好奇于太湖南岸的七都之地,进行了走访研究。说起这都,在此就要说一下这七都的由来。

七都,地处苏州吴江西南境内,与太湖水乳 交融,与太湖的东山、西山、三山岛隔水相望,自古便有“鱼米之乡”、“蚕桑之地”的美誉。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吴地的先民们就在此地逐水而居,繁衍生息了,传统农耕文化在这里被世代承袭。《礼记·王制》说:“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先秦时,苏州一带为南蛮,又称荆蛮,南蛮人好战,吴越两国五次水上大战均与七都有关,至今,在七都的庙港尚有一个名为“吴越战”的古村落。

吴地民风淳朴,与中原文化紧密相契又自成一家。上古时周部落的领袖周太王有三子,长子泰伯,次子仲雍、幼子季历。季历与儿子姬昌(即周文王)都很贤明,周太王想立季历为嗣,以便传位于姬昌。泰伯深知父亲心思,就和二弟仲雍一起逃奔到了荆蛮之地,建立了勾吴国,并开创了吴文化,被后世称为吴泰伯。在七都的吴溇村北,曾建有古泰伯祠,南北朝宋武帝时,古泰伯祠改建为吴王庙,自此,七都遂有吴溇之名。清宣统年间,七都为吴溇镇,庙港为五都镇。民国后,改为吴溇乡与五都乡,民国三十七年,始现七都乡之名。

仲雍墓,在如今常熟虞山东麓。仲雍又称虞仲、吴仲,是周太王次子。因太王欲立幼子季历,与兄泰伯同避江南,泰伯成为当地君长。泰伯死后,由他继位。仲雍死后葬常熟的乌目山。吴人为纪念虞仲,便把乌目山改称为虞山。其墓依山而造,墓门在北门大街,正面刻“敕建先贤仲雍墓门”,背面刻“清权坊”。坊旁稍后即清权祠。墓前有四块墓碑,为明清时补立,正中一块为明崇祯巡按御史路振飞所立,上刻“商逸民虞仲之墓”。为虞山最早的古迹之一。

其实七都之名,由来已久。在吴江的历史上曾设有二十九都,现在的七都镇拥其三,即原庙港镇为五都,原七都镇为六都和七都。宋绍兴年间,设因渎(隐读)巡检司,管辖五、六、七、八等都。元末军阀割据,吴王张士诚筑湖城,并从湖州大钱口至苏州开凿运粮河,均经过七都。然而,张士诚终究是草莽英雄,最后败于叫花子和尚出身的明太祖朱元璋。又有唐代诗人陆龟蒙隐居于此,至今尚有浦里桥、陆家港东养鹅浜等古迹,村以人传,陆港、陆家港村也因此得名。南宋时,宋高宗赵构探望吴驸马亦来过此地,在隐读村留下了天到桥、龙船渚等遗迹。

自此之后,“两叶双雄风雨神”经七都过南浔、青云,一直来到郁郁葱葱的桃花源林。一片片幽静深远的小道,不禁让人油然想起——

桃花源记

魏晋 陶渊明

作者介绍

陶渊明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绝迹官场。

其作有 《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陶渊明的归隐田园,真是世人的梦想之地……

《乱世英魂》第13、美丽的传说,这一章节中那个酒店驼背老人所唱的《饮酒》一诗,即是陶渊明陶大侠所写: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然——

让我们再回首往事:《乱世英魂》第39、花月楼中救步摇,这一章节中曾写道——

……

吴天霸说完,飞步跨出禅门,转眼便不见他纵身何处。

话说法净和尚骑着一匹白色骏马已来到浔阳柴桑马回岭面阳山的山坡之下,只见他跨下马鞍,拿起包裹沿山坡登阶而上。这里周围苍松环绕,翠绿满盈,层林迭荡,真好比似一个“山清水秀”的隐逸之地。很快,法净和尚便来到了两旁呈现“凹”形石栏杆的一片墓地。只见这墓地、坐北朝南,宽一丈半许,高约半丈,长二丈许。那墓碑的前额横刻“清风高节”,碑腹上竖直刻着“晋徵士陶公靖节先生之墓”。

话说到这,你道这是何人之墓?实不相瞒,这正是东晋朝代著名大诗人陶潜·陶渊明(365?~427年)的墓葬。正是在“13、美丽的传说”那一章节里那条假驼背老头为骗倒“蜀东六雄”所唱《饮酒》之诗的作者墓地所在。这座墓长79米,41米,162米。外壳为长方形拱顶砖石结构。其墓碑左为墓志,右为《归去来辞》。其墓碑左右,各列碑刻一块——其左为《五柳先生传》,所谓“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说的就是他;其右为修墓人姓氏、年月。陶渊明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县人,晋代杰出诗人,早年曾做过参军、县令一类的小官,四十一岁时退隐归田,安居浔阳柴桑即今九江县马回岭境内。该墓重修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仲秋,现原貌基本保存完好。

说了老半天,这法净和尚为何来到这般田地呢?其实,这并不奇怪,而且此乃是常有之事。更何况,今日他还是遵照老方丈的嘱托顺便前来上香,即使是今日重任在身,他也不可忘却此事。要知道这陶渊明是何等人物,他乃是那庐山西北麓东林寺的创基始祖慧远大师的密友。想当初,于今已有五百零二十年之久,陶先生时常与慧远大师以及山南道士陆修静在一起谈佛儒论道法,谈笑间,海阔天空心胸宽,早已结下了不解之缘。就是那慧远大师也曾为陶先生的才学所倾倒,对他是深敬不疑。现在轮到他们这一辈,岂能对他们祖师的尊友怀有不敬之理呢?于是,法净和尚在陶先生的墓前点燃三支香火,又作了三拜,便提起包裹向墓后隐身而去。

时辰不大,只见一位青衣峨冠、手持折扇的秀才从那陶渊明的墓后走将出来。只见他右手摇着折扇,左手倒背着一步一款地来到陶公墓碑的右侧,拉开臭架子对着碑上的文字朗朗念道:“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嗯!好!好!妙哉!妙哉!善哉!善哉!”

随后,这位青衣秀才如行云流水地走到山坡下的那匹骏马边,他左右瞧瞧并无行人,便飞跃到马鞍上,一溜烟地向东北方向疾驰而去。……

你道这位衣着和相貌平常的青衣秀才是何许人也?慧眼精明之人是能看出这位素衣秀才正是东林寺和尚法净。

话至此处,让我们重回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注释

1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376-397年)。

2武陵:郡名,今武陵山区或湖南常德一带。

3为业:把……作为职业,以……为生。为,作为。

4缘:顺着、沿着。

5行:行走这里指划船。

6远近:偏义复词,仅指远。

7忽逢:忽然遇到。逢,遇见。

8夹岸:两岸。

9杂:别的,其他的。

10鲜美:鲜艳美丽。

11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

12缤纷:繁多而纷乱的样子。

13异之:以之为异,即对此感到诧异。异,意动用法,形作动,以……为异,对……感到诧异,认为……是奇异的。之,代词,指见到的景象。

14复:又,再。

15前:名词活用为状语,向前。

16欲:想要。

17穷:尽,形容词用做动词,这里是“走到……的尽头”的意思。

18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尽,完,没有了。

19便:于是,就。

20得:看到。

21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22若:好像。

23舍:舍弃,丢弃,

24初:起初,刚开始。

25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才,副词,只。

26行:行走。

27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然,……的样子。豁然,形容开阔敞亮的样子;开朗,开阔明亮。

28平:平坦。

29旷:空阔;宽阔。

30屋舍:房屋。

31俨(yǎ

)然:整齐的样子。

32之:这。

33属: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