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因为要仰仗萨哈部落的支持,不是因为据点建设抽不出人手来打猎,那根绣花针所换到的鱼至少还要翻上几倍。绣花针虽小,但所含的技术却不低,其材料选用的都是最优质的钢材,而且这小东西制造难度也大,就连库页城也不能生产,只能从济州岛或流求运来,遥远距离使其运输成本居高不下。从萨哈人角度来看,他们的骨针又粗又不耐久,缝制出来的毛皮衣服也不美观。实际上,野人女真部族制作骨针的成本更高,因为骨头易折断和破碎,没有三五日根本磨不成形。更重要的是在骨头上钻出针孔,那成品率简直低得发指,往往十天半月才能制作一根骨针。
北海之中鱼极多,只要找到鱼群,一网下去便能捞到几条甚至几十条肥鱼。对萨哈人来说,只需要乘上木筏,花上小半日时间捞鱼,便能换到一根铁针,比自己磨制骨针划算多了。话说萨哈渔民所用的网都来自据点,杨四娃带来的渔民正在建设据点,便将网借给了他们。这种渔网的效率比萨哈人传统的小网和鱼叉高出了不少。不少心思活络的萨哈人,已经开始收集收山中的老藤条,他们将在据点渔民的教授下,学习编制新鱼网。
几十条鱼换一根绣花针,让医生不理解。几筐野菜和蘑菇便能换到一支锋锐的三棱铁箭头,也让萨哈坐不住了。在他看来这些野草之类的东西,漫山遍野俯手可得,族人居然敢用这些东西行骗,实在是可恶之极,当下便揪了人前来,要向何老大赔礼道歉。按部族的文化习俗来说,绝不允许欺负远道而来的客人。况且何老大等北方公司人员的到来,更带来了大量商品,让族人生活质量大大提高,既是客人又是贵人。萨哈部族绝对不容许出现这种既忘恩负久又违背传统之事。
北方公司的员工虽然有不少生女真人、虾夷人甚至还有逃亡的蒙古人,也有少数高丽和交趾人,但绝大部分来自汉地。后三类员工根本不能忍受顿顿吃肉的日子,胃肠需要野菜和茶叶才能适应鲜卑利亚的水土。萨哈部族则不然,他们只有在饥饿时才食用野菜,也很少食用蘑菇,其维生素的来源于浆果和坚果,冬季则来自于动物的鲜血,这也是他们食生肉的重要原因。他们食用半生不熟肉的另一个原因则是没有合适的烹煮工具,只会用火烤。为了防止烤坏营养流失,往往便是半生不熟。萨哈部族不会制作陶器,更没有铁锅。话说铁锅铸造技术就连蒙古人也没有掌握,这也是游牧部族士兵最喜欢抢劫的东西之一。
虽然何老大坚称交易合理,但萨哈也是个固执之人,觉得自己的族人用野菜换箭头便是欺骗,声称既然据点没人手采摘野菜和蘑菇,萨哈部落便每日送来几筐,直到草枯落叶时节。杨四娃眼见萨哈如此表态,便当即决定免费赠送一口铁锅,并在有货时优先卖给萨哈部落,但一个聚落只能买一口锅。这个表态让萨哈大喜过望,他可是吃过铁锅炖煮的肉,既香又软嫩,轻轻一咽便滑下肚,比烧得半生不熟的肉好太多,也会让族中掉了牙齿的老人活得更久。锅中热气腾腾的汤,在寒冷的冬日喝起来更是美味,让人口舌生津、唇齿生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