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古书里称为“西邑夏”,也简称“西邑”或“夏邑”。
东方的夏邑就归了太师耕管理,这个时候,夏朝实际上就是分成了东、西两国,也就有了两个“夏后”,即两个王:西夏就是夏王室的正宗,归夏桀管;东夏归太师耕管,也相当于一个夏后,所以古书里也称他为“夏耕”。东夏臣属于西邑夏,就是这么格局。
开始,四周的各个方国部落虽然也久闻夏桀的暴虐之名,可还抱着些希望,也许那都是谣传呢。所以接到夏桀发布的诏令之后,都来朝见,巴结奉承,出财出物出人,帮助修建都邑。
同时,还有一大群投奔到夏桀手下,想跟着老大混的,比如西周之国的不窋,伯益之后费氏的费昌,白夷的白吉,黑齿国的黑齿孟,都是忠心有能力之人。
不窋是西周国的国君,《史记》里说是后稷之子,其实那是误解。想当年高辛氏帝喾(即《山海经》里的帝俊)和妃子姜嫄生了两个儿子,一个是弃,一个叫台玺,兄弟二人都精通农业。
弃被帝舜封为“后稷”之官,建立了西周之国(不是商代以后的西周,虞夏时期还是个小国名),没有子嗣,死后传位给弟弟台玺,所谓“兄终弟及”制度。
台玺也精通农业,生了叔均,叔均是夏代的农官,发明了许多器物和农具,还发明了沟渠灌溉以及驱逐旱魃消除旱灾的祝祷方法,所以被后人尊祀为“田祖”之神。叔均的这一支,就是后来的周人的祖先,不窋就是叔均的后人,也是西周国的首领,也被夏桀任命为后稷(一作司稷),主管农业。
费昌,是个二十刚露头的年轻人,伯益之后,伯益曾经是虞夏时期的虞官,最善于调驯鸟兽牲畜,费昌也学会了这门手艺,会养马驯马,精通驾驭技术,夏桀就任命他为御仆,专门给自己驾车。
还有一些居心不良之徒,比如有斯氏的斯观,这家伙是个娱乐活动策划专家;跂踵氏的跂踵戎,也就是《山海经》中的跂踵国人,这家伙是个旅游狩猎专家,这两个专门给夏桀出一些吃喝玩乐淫佚的馊主意,他们也都被封为大夫。
这伙人惺惺相惜,和干辛、赵梁成了好朋友。
就在开始筑城期间,商汤带着商国的几位大臣,带着财物和工匠、徭役徒到有仍去拜见夏桀,因为这时夏桀暂住在有仍氏的国中。
商在诸国当中是个中下等的国,也就是个小国,并没引起夏桀多大的注意。
拜见完了,献上贡物,领工作。
夏桀下令商汤和几个小国的国君一起去筑城,当筑城的监工,等于是为夏后服役。
商汤也乐意留一段时间,看看夏桀和夏人的情况如何,这时候他的目的是想通过巴结巴结夏桀,为商族争取点利益。
商汤专门又带着礼物去拜见了相国关龙逢,因为他听说这位相国是个忠臣。其实商汤也有私心,他误认为关龙逢在夏桀面前有面子,所以想通过他在夏桀面前多讨要点儿土地。
关龙逢接见了商汤,他见汤高大魁梧,相貌英俊,虽然走路有点跛,可一点不影响他的气质,就非常喜欢,和他交谈了很久。
商汤发现关龙逢见多识广,学识渊博,非常钦佩,自愿执弟子之礼。
为了达到目的,商汤就不断地给关龙逢商国如何狭小,如何地处穷乡僻壤,如何饥寒交迫,如何苦大仇深,只希望相国大人能扶持一二。
关龙逢叹口气,摇摇头说:“商侯啊,不瞒你说,我虽然是先王的顾命大臣,身为相国,可现在说话基本没用了,夏后很不愿意听我讲话,看见我就皱眉头,朝政我也懒得管,只有一些大事我还问问,别的实在无能为力。”
商汤有点失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