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大量的土地,哪怕是荒废不种,也不会白白让给普通百姓。
而刘长卿这样做,恰恰打击了这些大地主兼并土地的行为,可以算是一种釜底抽薪的手段。
不过随即李治又提出了另一个棘手的问题。
“刘大哥,那些百姓都去工厂里做工,不种地的话,咱们的税从哪里来?”
“难不成要对那些工厂收税?”
刘长卿笑着点了点头:“为什么不可以?他们每生产出一件商品,只要卖出去就能够得到一笔可观的利润。”
“当然,工厂一般不会自行销售自己生产的物品,往往会经商人之手把产品卖出去。”
“所以咱们只要在商人这里收税,就能够把该收的税收上来。”
“而且商人这个群体向来是最有钱的,只要能让他们继续赚下去,哪怕是收的税比较重,他们也愿意。”
听到这话,李治不由得皱了皱眉头。
“可是刘大哥,如果对商人收重税的话,岂不是与民争利?”
“虽然商人不事生产,但是他们运输销售物品,也是付出了劳动的。”
刘长卿闻言,不由得哂然一笑:“老弟,那你说,咱们向种地的农夫收税,算不算与民争利?”
李治摇了摇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只要在大唐的国土内,种着大唐的地就要交税,这是天经地义的。”
“不过那些商人就不一样,他们毕竟还是少数,真要在他们身上收重税,岂不是与民争利?”
“富人虽然有钱,但也是一文一两赚的。”
“他们也是大唐的子民,这样做对她们是不是有点不公平?”
听到李治这样一番长篇大论,刘长卿差点就笑出声来。
“老弟,你说的这一番话有一些确实很有道理,不过有一些实在是让我不敢苟同。”
“身为大唐的王爷,你考虑问题不能只是着眼于一两个百姓甚至是一个群体,而要放眼全部。”
“商人赚的多,而且向来都是逐利。”
“只要是能够赚钱的事情,哪怕有可能掉脑袋,他们也会去做。”
“可是更广大的百姓群体,他们都很朴素,而且他们钱也很少。”
“正所谓,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补有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