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
河东地震,晋州尤为严重,上报死五千余人。
一直在家休息的武怀玉,也被皇帝请到延英殿议事。
有人说此为不祥之兆。
武怀玉坐在殿上,听着地震相关的报告,这次河东大地震发生在八月初一,地震中心在晋州,造成大量房屋毁坏,还压死了五千多人。
初三,又发生了余震。
在武怀玉看来,地震不过是正常的地理现象,但在古人眼中,地震那叫地龙翻身。按照君权神授、天人感应那一套,地龙翻身那就是苍天警示,是天子失德,不作为、胡作为,老天才降下异象、灾祸警示。
反正自汉代这套东西出来后,皇帝就经常得为许多大天灾背锅。
当然,更多的时候是宰相背锅,甚至沦为朝堂斗争的一种工具了。
皇帝可以颁一道罪己诏,做个检讨认个错,但皇帝还是照当的,而真正负责的得是宰相,一般总要推出一两人来背锅替罪,引咎辞职。
晋州这次大地震,
发生在太宗李世民即将下葬之际,
有心人想以此做文章。
武怀玉自回京后,主持三省事务总理政事堂,但实际上他几乎没怎么管过事,偶尔上朝参拜,或是参加下廷议,
朝堂上这几个月来,倒是长孙国舅跳的最欢,处处伸手。
而自褚遂良意外被踢出中枢后,这段时间朝堂斗争更凶。先是传言长孙国舅跟堂舅高季辅不知道怎么的就大吵了一通,然后分道扬鏣了。
再是宰相崔仁师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又得罪了长孙国舅,传闻是崔相在皇帝那又弹劾了褚遂良许多罪行,然后刚贬到高昌做长史的褚遂良,又被皇帝贬到安息州做了个州司马。
爵位也再贬降为河南县侯。
长孙国舅因此大怒,据说两人也大吵了一顿。
几天后,有御史弹劾崔仁师,说有人伏閤上诉,崔仁师却隐瞒不报,还说他身为宰相,仍收受郡王李泰派人送的礼物,心怀不轨。
长孙无忌站出来要严惩崔仁师,
最后皇帝降旨,罢崔仁师宰相,夺爵,贬蜀地为简州司马。
但这个案子并没结束,长孙无忌穷追不舍,又把宰相宇文节给牵连出来掀翻在地,黄门侍郎、同中书三品宇文节,罢相,夺去平昌县公爵,贬为岭南桂州司马。
一时间,朝野震惊。
好多人不明白,崔仁师和宇文节不都是国舅的人吗,他们都是关陇集团的啊,怎么国舅却把他们两人赶出朝堂?
有人说因为这两人改换门庭,转投了太尉武怀玉,于是国舅震怒,清理门户。
在一连三位宰相被罢免贬外后,
七月底,御史大夫崔义玄也被贬出京,贬为婺州刺史。
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三品许敬宗升为侍中兼检校御史大夫。
中书侍郎来济,加同中书门下三品,拜宰相。黄门侍郎李义府,加参预朝政,拜相。
贬了三位宰相后,新添了两位宰相,中书侍郎来济、黄门侍郎李义府。
贬的原来都是长孙国舅的人,新拜的都是武怀玉的人。
来济和李义府也还有个身份,那就是原来东宫官属,还是太子的同门师兄。
北平县公、尚书左仆射张行成,也兼了个刑部尚书。
刚过去的那个七月,热闹非凡。
神仙打架。
再愚笨的人都看出来了,长孙国舅吃了大亏,武国师才是大赢家。
原来十二个宰相,国舅那边占了八个。
而现在十一个宰相,
武国师这边已经有五个,而且御史大夫、刑部尚书、大理卿这三法司,也都是武国司这边的人了。
若传闻中高季辅真跟国舅闹翻,那么中书令兼吏部尚书的高相,也可能转投了武相这边。
还有个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的崔敦礼,他还是武相的儿女亲家呢,说不定也会改换门庭。
这一下子,政事堂里,武党就占多数了。
还有人说,英国公李相,最近似乎也跟武相走的挺近。
殿上。
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韩瑗,站出来借机发难,说晋州大地震,这是上天警示,朝廷用人不当。
明里暗里就在指责武怀玉这个检校中书令,并主持尚书、门下两省事务的首相武怀玉尸位素餐,
回朝这么久,结果根本不理政事,
韩瑗说武怀玉德不配位,还尸位素餐,老天都看不下去了。
武怀玉必须得为晋州大地震负责,他必须引咎辞职。
殿中火药味很浓。
最近两边斗的很激烈,
虽然武怀玉连朝都不上,也不去政事堂执政事笔,但武党和关陇派最近打出真火,
武党这边攻势很猛,许敬宗、张行成,还有崔仁师、宇文节火力全力,再加上裴行俭、李义府、来济、许圉师、郝处俊、上官仪等一干人,
国舅这边可谓是兵败如山倒,
不仅褚遂良折了,还反了崔仁师、宇文节,虽然长孙国舅最后把这两叛徒给废了,但自己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或者说他是惨败,因为那两人本来是他这边的宰相,
将两人干废,武怀玉又没什么损失。
相反,武怀玉那边倒是顺势补上来两个心腹为新宰相,甚至把三法司都给掌握了。
到了生死存亡关头了。
他们也只能借着此次晋州大地震之机,试图把武怀玉逼退,毕竟他现在顶着个主持三省的头衔,却又一直没来做事。
武怀玉嘴角微微上扬。
他们急了。
他略微出手,长孙国舅就扛不住了。
崔仁师和宇文节搞的他们焦头烂额,重挫了关陇集团,事后长孙国舅虽然收拾了这两人,
但于武怀玉又有何损失呢,反而只会让跟随长孙国舅的一些人心寒心慌。
斗争嘛,
不就是拉拢、分化,各种利诱或者欺骗,再加上威胁,
崔仁师和宇文节成了炮灰,那也怪不得别人。起码他们现在虽罢相贬外,但还没牵连到家人,也还留了一线机会。
现在朝堂上,关陇派最核心的也就剩下长孙无忌、韩瑗、于志宁了,高季辅和崔敦礼,也已经有所动摇。
韩瑗想斩首。
武怀玉等他慷慨陈词完,站了起来。
但他并没有如韩瑗他们想象中的激烈反驳,
只是长叹一声,
“臣有负太宗皇帝临终托付,也有负陛下的期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