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武怀玉推开窗,顿时一股潮湿的热气迎面而来,好似被人拿滚烫湿毛巾狠甩了一记。
他搓了搓脸,
却是早已经习惯了吕宋这潮湿闷热的气候,
转身回到屋里,翻过一页大唐皇历,今天是贞观二十五年,五月己巳,也就是二十六。
端午节已经过了大半个月,吕宋港武河上龙舟竞争和祭祀屈原的热闹景象犹历历在目。
转眼间他已经从中原来到吕宋八年了。
皇帝第一次亲征辽东凯旋后,他代天子巡视吕宋,就再也没接到回中原的旨意,似乎被彻底遗忘在了这南海之中。
不过这是好事,正是武怀玉想要的。
如今的他的头衔是太尉、太子太师、弘文殿、崇贤殿两馆大学士兼修国史,南海观风使、吕宋都督,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楚国公、食邑五千户、食实封三千户,贞观元从、凌烟阁功臣。
他的头衔依然还是很长一串且含金量十足的,
官居一品,位极人臣。
这八年,皇帝给他加过两次头衔。
一是贞观十八年,皇帝封禅泰山,武怀玉没得旨意往泰山参加这盛大仪式,却也被皇帝加封吕宋都督一职。
当时国舅长孙无忌是加封扬州都督,唯李绩依然叠州都督。
第二次加封,是贞观十九年,皇帝再次亲征,大唐联合新罗灭百济、高句丽,李世民统兵势如破竹,无人可挡,一举攻破平壤后,于平壤犒赏三军,赏赐将士们,武怀玉这个没能参与东征,见证历史性伟大时刻的太尉,却也还让皇帝记着他当初献的灭高句丽策之功,
赏赐他高句丽俘虏奴隶二百人,并赏大量金银钱帛,然后把他的当了两年的吕宋观风使,升级为南海观风使。
继续观风察俗,并让他以六条察巡吕宋,黜陟官吏。
几名新罗婢进来,服侍他洗漱更衣,
武怀玉让通知随从,要从红堡前往码头,如今的吕宋红堡经过数次扩建后,在吕宋港边越发雄壮,尤其是那红砖很夺目。
吕宋的商民甚至喜欢称红堡为红宫,
这里高高在上而又显得神秘,是武公一家居所。
相比起来,倒是在武河畔的吕宋城,更显得生机勃勃,经过这十几年的发展,曾经的小渔村,现在成了一座很繁华热闹的港口城市,
超过万户居民,让吕宋港流金淌银。
出了红堡,武怀玉没直接去吕宋城,而是骑马先在郊外路上遛马。
那匹阿拉伯马一路奔驰,随从护卫们紧随其后。
快速的经过一片又一片的稻田,
大片的稻田中,是一座又一座的农场庄园,还有好几座装饰华丽的贵族庄园别墅。
这里是吕宋城郊,许多吕宋的贵族、富豪都喜欢在城郊建庄园修别墅,这里更清静和自在,还能修的很宽敞。
腰身有些短的阿拉伯马,却很适合吕宋这边的湿热气候,风驰电掣。
进入雨季的天说变就变,
突然就是一阵雨哗啦啦下来,武怀玉赶紧奔向最近的一座庄园。
跑近了才发现这并不是一座贵族庄园和地主的农场,
这是一座学校,
他还有些印象,这是妻子樊玄符她们牵头修建的一所女子学校。
这座学校占地挺大,学生也不少。
武怀玉与随从突然到来,让门口的女护卫们很惊讶,她们认出了这位骑着金色骏马的男人,
吕宋之王。
有人赶紧去通知校长,一位吕宋贵族遗孀。
原本只是避雨,倒没料到来了这里,武怀玉便打算干脆进去视察一下。
这所女校他还捐了一笔钱,名字也在校门口的功德碑上。
校长武裴氏很快前来,
这位武裴氏头戴羃篱,藤条做的帽子骨架,裱糊缯帛,还涂上了桐油有防雨功能,黑纱罗缀在帽檐四周,使用时戴在头上,罗纱垂下不仅可以障蔽面部,还能遮蔽身形。
武裴氏是个三十多岁的妇人,以前也是武氏家族的人,她的丈夫论辈份是武怀玉的族兄,来到吕宋也立了些功劳,经营下不小的产业,还得到分封,在外岛获得了不少的庄园采邑,
不过在两年前,她丈夫运货往三佛齐时遇到海上风暴,连船带人都覆没海中,裴氏也就成了寡妇,好在虽然损失了船和货,但如今吕宋的商贸发达,不仅船货货有多个东家,也还有保险业务,倒是赔付了一大笔钱,算是减少了许多损失。
武裴氏有儿有女,也没有再嫁的打算,在樊玄符她们建起这座女校后,她就来这里做了校长。
其实她也出身河东裴氏,虽非嫡系大宗,却也是名门,知书达礼,而且相貌很好。
如今姣好的姿容却全被罗纱遮住。
“在这附近,突遇大雨,就来避避,”怀玉跟这位寡嫂打招呼。
进了学校,一间间木屋校舍里传出朗朗读书声,在这雨中显得很特别。
“现在学校有多少学生了?”
“现在共有十八个班,总共八百多名女生。”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学校的会客室比较简单,武裴氏为武怀玉沏了壶茶,吕宋产的火山云雾绿茶,口干舌燥的武怀玉,端起茶杯迫不及待的一饮而尽。
入口即甜,回甘立起。
茶水几乎没有苦涩味,一杯热茶下肚,后背微微发汗。
“好茶,”
武裴氏说这是自家庄园里的茶,这茶也是做外贸为主,主要就是销往中原两京的。
一边喝着茶,一边听武裴氏说着女校的现状。
这所女校八百余人,招收的全是女生,而且都是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