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用不起盐,但也会用那些树枝咬碎刷牙,平时要是有条件也会嚼一些薄荷叶,最起码没有口腔问题!
和他们一起吃饭的宁家人,也被逼着改了很多习惯。
王秀娟眼睛一亮,“这东西倒是不错!晚上就煮个疙瘩汤,就用陶罐煮就可以了,让你爹用木头削几个勺子就行了。”她估摸着军队都出动了,流民应该也没有几个了,过几天可以去一趟县城,买一些碗回来。筷子他们可以找木匠做,倒是不用去县里买。
宁长荣刚和村长商量完回来就被王秀娟安排了活,家里就有不少木头,虽然他不会木匠活,但是做几个勺子还是没问题,反正也不用怎么精细,只要吃起来不剌嘴就行。
宁长荣吭哧吭哧凿了半天才弄出三个小勺子。这活比他想象的还要难,要把凹槽打磨光滑就不容易。要不是知道村里家家户户都在忙,他肯定就去找孙木匠帮忙做了,现在只能勉强弄一下,凑合着用,想着明天再去找人。
宁长荣在一旁烧火,宁清西也蹲在厨房里聊天,那群人走了,流民也没了,她现在感觉整个人放松许多,又看了好一会儿的精彩大戏,心情正好着,跟她奶奶嘻嘻闹闹。
“娘,我刚才去地窖里面看了一眼,粮食估计还能吃半年。”本来他买的粮食足够三个人吃一年,先是给了王桂林那会儿流民两袋,今天又拖出去不少粮食,再加上这几个月吃的量,整个地窖直接空了一小半。
当然,按照他们家三个人这种一天吃三顿,顿顿吃干吃好的样子,肯定是只能吃半年,如果按照村里别人的吃法,估计能吃个一年半载。
王秀娟一边往锅里搅着疙瘩汤,一边开口:“咱们都去掉这么多粮食,村里估计也没什么吃的了。”
也怪不得村里人就连几根鸡骨头都要争抢,实在是家里已经没米下锅了,提前买的那些粮食,这几回下来造的差不多。家家户户今后真的是只能靠野菜过活了,也不知道能不能撑到秋收。
宁长荣的脸色在火光的照耀下发出红光,感觉气温太高,他挪着凳子稍微退后一点。
“没事,现在也没有流民盯着了,村里的野菜不够,还可以出村找找,总不会饿死人。”
王秀娟看着锅里的疙瘩大部分都飘了起来,又往锅里撒了切碎的白菜,稍微煮了一会儿,拿了一块厚布,把陶罐从那小灶上端到一旁的桌子,然后被宁长荣接过,端到了王秀娟的房里,把厨房让给方春梅和李大凤。
先前王秀娟就跟两个妯娌说过,继续各家吃各家的。
他们一走,李大凤和凤春梅就进了厨房忙活,先前宁长荣在里面,她们也不好进来。
三人盘腿坐在火炕上,王秀娟用那勺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