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此路行不通,扶以问便退而求其次。他上奏,要求朝廷与地方共同修建乡校,在十州各地方办出学校来。
地方办学,诚然也得仰仗当地官员配合,而那些地方官,大多与世家牵连。世家有的是把握,能将他这条路给堵住,故而,便也由了扶以问操作下去。
扶以问得了圣意,这才出发去十州,准备亲自与当地州刺史们、郡守们协商此事。
同时,他还率先垂范,自备经费筹办无入学门槛的私学来。
因而,“远麓书院”便应运而生。
地转天旋,万事开头难。
建康城的世家望族之人不屑于来此教学,世家之外有真正学问的人又寥寥无几,这新书院最匮缺的便是先生。
形势所迫,扶家最有才学的三郎扶谦,便挺身而出,将远麓书院主持了起来。
同时,扶以问还请来常瞿为师。
常瞿此人年过六旬,学识渊博,乃是来自西蜀旧地。
西蜀本为大梁失地,被大周强占数年,当年扶以问西征,为大梁收复了此地,且选拔贤能之士,鼓励他们随他从军、从仕。这常瞿便是为数不多的,随扶以问从西蜀到了荆州,而后又迁至建康城来的文人。
这下,教师、屋舍、学生皆有,万事俱备,远麓书院便开了学。
远麓书院将将兴办,并没有几位学生,统共加一起,两只手就能数过来。
他们都来自白丁之家,几人之间年岁差异巨大,小则四五岁,大则十好几。但相通的,都是目不识丁,且对尚不了解的“学问”这件事,大多数有着浓浓的好奇心。
对他们鲜少接触的,甚至见也没见过的琴、诗、画、棋等教具,更是饶有兴趣。
这不,常瞿将将举着一幅画作出现,几人便蜂拥而上,叽叽喳喳个不停。
一位身量与常瞿齐平,眉目清秀,肤色深蜜,身着兰葛布窄袖短褐的学生上前,大胆笑问:“常讲郎,您今日拿的,又是偷偷描摹的哪位大家的东西?”
一听“偷”字,众人哄堂大笑。
这是远麓书院的常事了。
真正的大家名作,都在名门望族之间流传,根本流不到民间。远麓书院却有个绝佳资源,便是有墨惜书斋在背后支援。
墨惜书斋偶尔能在私底下,收到一些短钱人士送来贩卖的,描摹出来的名家大作。远麓书院便得了这个便利,能给这些学生们展示些此类摹本,增加他们的眼界和修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