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亲同师手足,二亲同门同道,三亲先圣绝学!”
司仪递过来一碗茶,沈亮接过去,双手捧着递到刘宗周面前。
刘宗周接过茶碗,满意的点点头,说到:“宝玉,你可有字?”
沈亮说道:“年未及冠,亦未进学,所以还没有取字。”
刘宗周说:“既如此,我便送你一个字。”
“你聪明伶俐,不拘泥于礼法,有过目不忘之能,但沉稳不足,不如就叫仲安。”
沈亮琢磨了一下,说道:“贾仲安,好名字,多谢师父赐字!”
贾宝玉的名字,红楼已经无法考究,他跟贾琏、贾环、贾珍一个辈分,名字里肯定有个带玉的字。
刘宗周取的这两个字,一是因为他在家里排行老二。
安,来源于《孟子·离娄上》中的“仁,人之安宅也”。
这是刘宗周队沈亮的期望,希望他做人要仁义,仁义为立身之本。
刘宗周点头笑道:“孺子可教,仲安,见过你的诸位同门师兄弟。”
沈亮起身一一见过。
这六个人分别是黄宗羲、陈确、张履祥,陈洪绶、刘伯、刘灿。
看到曾经出现在历史书上的人物,沈亮眼泪差点没下来。
黄宗羲!
此时的黄宗羲,才30岁,还不是后来那个开宗立派,口称“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宗师。
他正在为明年的春闱而努力复习。
如果不是今天刘宗周硬让他过来参加,说什么他都不会浪费这大好的时光。
黄宗羲长相普通,身形挺高,估计有一米八,他本是浙江余姚人,父亲是“东林七君子”之一的黄尊素。
和他师父刘宗周一样,满清入关后,拒不接受满清的招揽,一生都不曾为满清当过一天的官。
沈亮恭敬的说道:“诸位师兄,仲安不才,忝为人后,希望能跟随师兄学习。”
“好说,好说。”
“仲安年纪轻轻,便能入老师法眼,看来的确有过人之处。”
刘宗周的这些弟子,不是后世的大儒,就是能进史书的名人。
就算是刘伯、刘灿这两个刘宗周的儿子,那也是人精,特别会来事。
不过这些人长期受刘宗周耳濡目染,并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