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进士后,即被分配到边远的交州任一区区县丞,后为县令,后历任南海港市舶司主事、郡守、交州司马、刺史等职,回到朝中后,跟着杨晖又在中书省、尚书省属下多个机构任职。
杨政其人虽资质平平,但也中规中矩,而且将其在现任从三品吏部侍郎拔擢为正三品中书舍人,也甚为合理。
司马煦年建言一出,满朝文武皆有同感,不少人点头附议,司马韬一时也难以应对。
弘农杨氏在朝中本就根基深厚,皇帝当初也是为了拉拢杨晖才与他结为儿女亲家。杨晖在藏奴冤案中并没有太大的罪过,至多算是德行有失。
杨晖被公告罢官的缘由并不是触犯律法,而是寻了个借口,说朝廷体恤其年迈,特赐归田养老。其后,皇帝为安抚杨家,还特地宴请了杨氏族长,从一品太师杨晞,闲话家常。由此可见,杨氏一族,非同一般。
此时朝中已有不少高阶官员出列赞同司马煦年。同是出自弘农杨氏的杨安之,一向自视清高,既不曾与杨晞、杨晖等人深交,也不参与朝堂政争,但此时也站了出来,支持杨政出任中书舍人,足见秦书昀难俘人心。
朝堂的舆论,已经明显向杨政倾斜。司马仰因无法提出其他的有力竞争者,唯有沉默。
司马韬见此场景,知是大势所趋,而且补缺的议题是自己抛出的,现在也不好压下,唯有同意杨政补缺。为了平衡,他还是授予了秦书昀从三品参知政事一职,使其进入政事堂。
杨政叩头谢恩,满腹狐疑。
朝议后百官各回衙门,杨政返回吏部候旨,没等谕旨来就去找司马煦年问个究竟。
“司马大人,刚在朝堂之上你是何意?”
“杨大人,还没向你道贺呢,恭喜高升。”
“你应该不会是想着报答我父亲提你入朝的恩德吧,更何况,你把这个视为恩德吗?”
“杨大人,我还是那句话,你若是学得你父亲的沉稳,前途怕是不可限量。”
正说着,门外已传来内侍臣“传圣上谕旨”的呼喊声,两人紧忙赶出去跪迎。谕旨一下,吏部紧接着就办理官员的转职文书、案宗记录,杨政就是正式的中书舍人了。
“司马大人,今日提携之恩,杨政来日必思图报。”
司马煦年摆摆手,杨政拱手告退。
暮春将尽,三年一度的春闱如期举行。
大成国选拔官员无非三种途径,一是科举,这是最基本、含金量最高的途径,仕宦精英,几乎尽为此出,高阶官员如果不是科举出身,甚至都会被同僚轻视,自己也自惭形秽。
二是功绩,最常见的是军功,该出身的官员视乎其功绩大小,被仕宦阶级承认的程度不一而足,像司马煦年这样安邦定国的,自然是心服口服,但如果是给皇帝溜须拍马挣了个所谓功绩的,在仕宦阶级眼里根本不入流,耻与为伍。
三是恩封,所谓恩封,就是皇帝直接赐官。皇亲国戚、门阀士族,只要健健康康地活到成年,基本都有恩封。虽然恩封的官职只能是爵位、勋位、散官等无实职的官位,能否出任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