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两天的接触,方翰民跟几位专家基本熟悉了,晚餐开始前,大家围在桌前免不了寒暄说笑,但方翰民仍然是话题的中心,不仅其他专家,就算自认为对方翰民有所了解的费教授,也用异样的眼光看待方翰民。
尽管那次去红星制药厂鉴定催化加氢新工艺的技术成果,费教授对方翰民的技术水平和表达能力已有深刻印象,但今天下午的演讲,还是让老费吃了一惊。
费教授深知,趋势预测一般不好做,如果对某个行业没有相当全面的了解,谁也不敢预测其发展趋势,尤其像方翰民今天下午的演讲题目,包括了医药产品和工艺技术两个方面,这么大的范围,就算费教授自己,也不愿涉及这种话题。
但是,方翰民不仅做了预测,而且还发表了十分精彩的演讲,仅仅用初生牛犊不怕虎来解释这一切,恐怕是远远不够的。
至于其他专家,更是觉得方翰民的演讲不可思议,他们难以理解,这个年轻人哪来这么多见识?专家们心里十分清楚,方翰民在演讲中提到的生物制药工程,他们连技术资料都很少见到,红星制药厂已经开发出的钯碳催化剂,及其在制药工程中的应用,这些专家虽然在近一两年的国外资料中偶尔见到,但他们认为就目前的条件,这种技术要想在国内开发成功,还很不现实。
在座的可都是国内顶尖的业内专家,这位年轻人对他们而言,简直就是个谜!但面前的方翰民是活生生的真实存在,这绝对不是他们的幻觉。
就昨天宣读的论文和今天下午的演讲内容,专家们本想跟方翰民进行深入探讨,考虑到时间不早了,大家已经饥肠辘辘,关键是明天还有专门的互动时间,他们决定把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暂时放在一边。......
晚餐后,方翰民回到房间准备洗漱,听见外面有人敲门,他转身来到门口,门外再次响起敲门声,并听见有人问话:“方先生,你在房间吗?”
方翰民把门打开,见门外站着两个人,年纪大的四十多岁,年轻的三十来岁,他看着对方,“请问你们是......?”
“我们能进屋说话吗?”
“当然可以。”方翰民把两人让进房间,“请坐吧,你们找我有什么事?”
房间里有两把椅子和一张单人沙发,两人在椅子上坐下来,年纪较大的来访者自我介绍道:“我们是海华制药厂技术科的工作人员,我姓田,这位是小江。”
被称作小江的年轻人补充道:“这是我们技术科的田科长。”
方翰民 主动跟客人握手,“幸会田科长!江工你好!你们也是技术科的?正好,咱们是同行。你们两位也是来参加研讨会的吗?这两天怎么没见到你们?”
小江比方翰民年龄还大,方翰民当然不能称呼他小江,既然在技术科工作,方翰民认为称呼对方为江工,即使对方没有工程师职称,对他也是一种尊重,至少不会失礼。
“实不相瞒,我们并未受到邀请。因为我们既没有论文发表,也没有新产品新技术向外界展示。根据以往的经验,这种会上也许会遇到新技术或新产品发布,知道会议消息后,我们想来碰碰运气。因为我们不是受邀参会人员,组委会不安排食宿,吃饭住宿都不跟你们在一起,所以没机会见面。”田科长解释道。
&nb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