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对在场众人轻轻拱手致礼,说道:“此次州试诸位兄台均高榜有名,小弟这晚来的祝贺,还请诸位海涵。”朱成钧心道:你们如今都是举人身份,老子的大计有望了,嘿嘿……朱成钧心里阴恻恻的偷乐。
众人看气氛暖得差不多了,各自落座。
“这次州试共录取举人八十一名,较往届多出二十六名,诸位可知是何缘故?”
“我们请解元公猜猜可好?”有人提议道。
朱成钧见大家都跟‘串通’好了似的,也怪自己懒得去留意科场实况。
不好拂了大家的意,朱成钧只好勉为其难。
“难不成这届考生的文章质量较往届高出了许多?”朱成钧讪笑道。
众人目露惊诧,一个连皇榜都懒得去看的人居然一猜就中。
“朱兄一语中的,不愧是解元公,兄弟佩服!”
话匣子一打开,大家又岂会这么轻易就放过朱成钧这位新科解元公。
“也请朱兄猜一猜,这又是何缘由?”
见众人没完没了了,朱成钧连连告饶,苦涩道:“在下实在说不上来,我想肯定离不开考生个人的努力,毕竟天道酬勤,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朱兄揣着明白装糊涂,此事真要论起来,启明书社居功至伟。”
接着,邓樾拿出了启明书社发售的‘复习宝典’。
“就这?”这大家领到手前后不过三天时间,朱成钧有点不敢置信。
“然也。”
科举制度历经隋唐两宋近六百年的完善,已经渐渐内卷,演绎到如今,需要读的考试经注已累百万言,穷一生不通一经的书生大有人在,皓首穷经一词绝非平白得来。
“小弟的成绩在诸位兄台中名列最末,科榜第五十七名,本届倘若不扩招,在下必是名落孙山,考前在下也是有幸读过此奇书,脑海灵光一闪,豁然开朗,以往诸多不解之处突然就融会贯通了,才能在此次州试大放异彩。”‘老幺’的感触当然最深了。
“就是不知这本奇书为何人著。”史谦看向朱成钧问道。
“朱兄可知?”
书是启明书社,他们不问自己问谁去。
“此书正是经内子与在下之手整理而来。”朱成钧坦言道。
“竟是出自朱兄和嫂夫人之手!”
“难怪,朱兄能编纂出如此奇书,一举夺魁也就是情理之中了。”
………………
既然赚了银子,功不功的咱就不贪了,朱成钧摆了摆手,谦虚道:“若无十年寒窗之苦功,纵使有名师指点也是枉然,诸位以为然否?”在座之人深深颔首,朱成钧适时说道:“十年学制所需校舍已在紧锣密鼓的筹建当中,再有不到一个月便可以投入使用,现在有一个大难题摆在眼前,小弟恳求诸位兄台施以援手。”
在座的都获得了举人身份,他们已然开始着手准备下一场考试,朱成钧知道自己的提议有些不合时宜,又不好跟他们明讲,不用等到来年大宋朝廷便彻底完了,这个打击对他们而言委实过于残酷。在学而优则仕传统观念的支配下,朝廷都没了,他们读书的出路何在。
“我等既已答应朱兄,自当践行诺言。”
他们都是新科举人,这一身份对十年学制私塾招生绝对是炙手可热,届时只需振臂一呼,招生工作也就是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