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個发现,立刻让赵长勇火冒三丈。
“李副主编,你的工作态度在哪里?工作效率又在哪里?”
“是我没有审批,还是报社不同意你发表这篇文章?”
被当着全报社这么多人的面这么批评,李再兴的老脸挂不住啊。
拉着总编回到了办公室,李再兴才说道:
“总编,这篇稿子是个二十岁的大学生写的,我是看到内容不错,而且立意和我们报社符合,所以才拿过来准备发表的,只不过鉴于他的年龄太小,于是想着多改改,多把把关。我也没想到经济日报那边发表速度会那么快啊!”
听着李再兴的狡辩,赵长勇不用问也知道,这篇稿子是通过关系塞过来的。
这种花钱上新闻的事情,在各个报社都屡见不鲜。
只是他没想到,这么高质量的文章竟然还是通过这样的途径,到了李再兴手上的。
赵长勇平静了一下气息起伏,问道:“除了你还有《经济日报》的那个梁静,谁手上还有原稿?”
李再兴没有隐瞒,立刻道:“燕京青年报的文长文记者也有一份。”
“还有燕京青年报?”赵长勇诧异,不过他立刻反应了过来:“不好,燕京青年报今天肯定也赶着热度发表出来了。”
说完,他立刻让秘书拿来了一份《燕京青年报》。
果然和他想的一模一样。
《燕京青年报》的头版,现在就有这么一篇文章。
只不过相较于《经济日报》梁静修改过的稿子不同,《燕京青年报》这篇稿子有了更大幅度的删减,内容中心主要集中在大学生创业,以及悟空网的艰难处境。
很多内容,甚至是原稿中都没有提到的。
这让赵长勇心中一奇。
他却是没有想到。
文长拿到稿子之后,也是按照同样的流程请示了报社的总编。
但是文长很清楚,他的这种效率,肯定是没办法和梁静比的。
梁静能大包大揽,他不能。
所以《经济日报》必然发表在前,《燕京青年报》发表在后。
而要将文章改的出彩,改的和《经济日报》搞出区别出来,就要另辟曲径,下苦功夫。
所以在审核的过程中,他直接拜托了蜀都的大学同学,让他去电科大调研查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