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宗时的白江口大胜,对于东瀛的创损巨大,让其战舰尽毁,水军覆没,甚至连陆军也伤亡惨重,这场大败,导致东瀛国力衰弱,不得不向大周求和,学习大周盛世各项典章,恢复国力军力。
距今已逾百年,但东瀛明白,他们仍然没有力量侵伐华夏,除非坐享渔翁之利。
可突厥的战败,已经让东瀛退却。
之所以再夺白江口,那是因为东瀛国君想要重新打通这条安全航线,最终目的,实际是为了便利两国通商,如果激怒大周,彻底断绝邦交,那么东瀛集全国之力兴起的这场战役,可谓毫无价值。
然而粟田健勇却没有这样的远见,这个权臣,看重的是家族权望,在他眼中,成功营救侄子粟田马养回国才是重中之重,东瀛国君心存担忧,所以才安排青木字雅监督。
毕竟白江口一役,粟田家族是最大的功臣,天皇不可能反对粟田健勇请命出使,但如果粟田健勇不遵天皇诏令,损毁君国利益,那么天皇就有了借口惩治粟田家族,挫损其威望。
青木虽为副使,手中却有天皇密旨,所以当大周皇后公然宣布决裂之后,他只能出示密旨,威胁粟田健勇交权。
但粟田健勇可会甘心?
当然不会!
莫说无法营救本家侄子,必定致使粟田一族颜面尽扫,且被夺谈判大权,灰头土脸归国,更会导致威望大损!所有的功劳,全都归于青木氏,粟田健勇这回出使,白白抵耗了白江口一役的功勋。
但粟田健勇也有无奈之处,因为他的亲卫,并不能跟随使团入京,而众多属官,绝无可能违背天皇的密旨。
他只能冲着幕僚发脾气:“自作主张?源之分明是听令行事,却被大周斩于刑场,受尽周民谩骂毁辱,源之乃我粟田氏子弟,乃我日本栋梁之臣,天皇怎能如此损毁帝国声威!”
纵然有青木字雅等人的示弱,皇后收回了五日限令,答应可再协商,不过却并没有收回处死粟田马养的诏令,仍然将其押赴刑场,当众处斩,这引发了万人围观,长安城的百姓,甚至一拥而上,将粟田马养的尸身千刀万剐,连收葬都省了。
且已经取消宵禁的长安城,一连数夜张灯结彩,过得比上元节更加热闹喜庆。
虽说,青木字雅代表东瀛国君,承认的是“失察”之罪,并没承认他们自称的天皇才是主谋,但答应了赔偿,答应岁岁纳贡,大周朝廷宣告,将东瀛的贡金,全部赔付长安失陷后,被突厥屠杀的遇难者家属。
且东瀛今后商船,纳税比大食等国更重,这相当于委婉承认东瀛理亏。
而且十一娘还要求东瀛,撤兵白江口,不过希望新罗能够允许东瀛商船经此航线入周,但可以向东瀛征税。
对于最后一条,青木字雅无权答应,十一娘允许他回国禀报东瀛国君,但一日不签协定,大周一日不许东瀛商船靠岸登陆。
粟田健勇大骂周国皇后狂妄,青木氏无能,但也别无他法。
而韦海池对于这件大事当然有所耳闻,连连冷哼:“柳氏还真敢大言不惭,既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