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的思维瓶颈”。相较于一个生物学研究课题,自己分到的这个更像是哲学问题。
可既然这个项目组如此严谨,便绝不会随随便便分配课题。他们必定确信,以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知识储量,能够在自己的领域做出解读。
生物学意义上的“人类大脑的思维瓶颈”吗?
林晓云想起火车上那位计算机专业的旅客,眼眸微亮,似乎隐隐约约中明白了他们说的“永生”的意义。
借着二十四小时常亮的研究室灯光,她写下了一篇将被后世称为“魔鬼之匣”的论文,
——《论人类大脑与计算机结合的可行性》。
两周后。
“小林啊,你的论文我们看了。论述很严谨,想法也很有创造力。不知道…你有没有什么具体实施的计划啊,方案啊什么的?”
林晓云看了眼面前笑容慈祥的指导员,又扫视了一圈周围各个专业的接触人才,试探着回答:
“我的论文中写明了几种研究方向,但无一例外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如果能给我足够的时间和资本倾斜,我应该能拿出一套就目前技术而言,最可行的方案。”
指导员向身边的两位科学界权威说了几句话,随即向林晓云抱歉般笑了下,温和说:
“小林呐,你也知道我们的情况,突然倾斜这种量级的资源也需要时间协调。你先回去,有消息了再通知你。”
回来的路上,林晓云陷入了一种莫名的遐想,如同一场缥缈的白日梦。
那是一处漫无边际的冰原,似乎坚如磐石的冰面上裂了一道缝隙,里面伸出了枝丫,随即开了一朵白色的花。
那花叶绚丽而夺目,像在冰面上起舞的白精灵,似乎永不凋零,也永不腐朽。
与其相信研究所的资源调动力度,林晓云更清楚自己那篇论文的划时代意义,也清楚这种技术一旦研发成功,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将是空前绝后的。
这种可能留名青史的激动与忐忑一直持续到她接到研究基地通知——她的计划被全盘通过,她本人被委任为计划的总工程师。
通知的具体内容她已经不在乎了,林晓云只知道,自己的名字将被载入史册,成为人类历史中划时代的转折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