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之后,再度开口道:“上次得你书信,我自知天命不多,我恐怕是赶不上了。”
“我儿国助,不是海上枭雄之才,但跟着我多年航贸,记事管账还算是好手,老夫听闻你在东番已是筑起大城,厚颜将小儿托付于你,能洗白上岸成就官身,老夫就无憾了。”
萧震看着这个初次见面就能与自己深谈的“中国船长”,不禁感慨万千,千年以来汉民族还是逃不过一个对出身的向往。
当即应道:“既然老大人看得起,某一定不负所托。”
李旦盯着萧震,看他眼神郑重清明,也是松了口气。
便继续同萧震谈道:“我自知时日不多,但东南近海各处都是半商半匪,我的徒子徒孙中数义子郑芝龙天分高,有豪气、喜结交,这一摊子也就他能拢住。”
稍一休息后李旦继续说道:“平户甲螺(头目)颜思齐,晋江船主杨天生,郑芝龙、陈衷纪等人日常结交甚密,也有下边人跟我密报,一干人等打算集聚力量,推翻德川幕府占据倭国。”
看着闻言有些震惊的萧震,李旦微微一笑,便说道:“他们并非是要自立,只是想凭此向大明朝廷向朝廷讨要册封罢了。此事若成也不失为一条好路,老夫是怕一旦反复,这些年轻有志气的闽浙子弟会流落海外,倒是还望萧大人关照。”
萧震听完总有种被托孤的感觉,但李旦不是刘皇叔,自己也不是诸葛武侯。
第一次在大明听说颜思齐,萧震也想起来了,这位后世可是被民间封为“开台王”,并在多年后建碑立传的人物。
自己已经截胡了人家的劳动成果,怎么也得报偿一二。便郑重的应了李旦的请求。
李旦又仔细问了萧震如何打算安排招抚的事情后,两人又交谈了南洋和倭国以及各处的具体情况。萧震告别李旦,率领舰队返回团结城。
返回东番的萧震,先是对此次出海作战战死的七十余人进行公葬,并在新城内建立战殁将士祠堂。
将这个时代人最重视的身后事问题解决,让众将士知道,只要勇敢作战即使战死,必能回到祠堂,受四时香火,祭祀不断。
同时对战死的家属发放抚恤,授新开垦的永业田五十亩,并免丁税,减少田赋。以此激励战士勇敢作战。
此次萧震收获颇丰,朝鲜供奉黄金万两,白银60万两,粮食布匹无算,加上后期在朝鲜近海的劫掠分赃所得也有近10万两财货,财政危机算是度过。
而且随着团结城建成,12艘商船队可以以此为基地通商南洋倭国,往来获利不菲,可用以补贴军务和建城发展。至于将团结城发展成商埠,现在没有朝廷任命,暂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