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刻回答说道,回殿下,常行军大约一日三四十里,若抛去全部辎重轻装简行,大约可达百里。《孙子兵法》有云: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
这些朱雄英在一些兵法当中也曾看到过,一般情况下行军速度,确实每日也就是三四十里。这样才可以保证战斗力,这还是训练有素的军队可以做到的。
李景隆继续说道,国朝用兵,设二十四塘骑兵,塘骑每人之间相距一里,广泛散布遥相呼应,最多可散布二十余里。塘骑侦测四方,行军前方的道路水源都需探查,大军方好行军。
这也是明朝用兵的一个特点,大部队的前头都有塘骑,这也就是探马了。
其实就算是有塘骑,一些经验丰富的大将也可能出意外。比如说李文忠,当年在土剌河一带击败北元将领哈剌章蛮子后,结果在追击敌人的过程中找不到水源迷了路,险些全军覆没。
朱雄英也是在和李景隆等人聊着一些用兵的策略尝试,比如行军速度,或者是一些行军的要领,这些都是值得好好学习的。
其实打仗也就是这样,一般都是几天乃至几个月都在赶路,只是在数个时辰半天的时间真正的作战。
在聊完行军的话题,也聊起来了战阵。
朱雄英其实也听一些老将提起,两军对垒的时候,战阵非常关键。实际上杀伤敌人的时候,就要看阵型。一旦阵型垮掉,很容易就被冲散溃败,打仗时死伤最多的其实就是溃散之后。
所以一些强军,都是令行禁止,对于战阵的要求极其严格。而不同的地形不同的敌人,自然也需要以不同的阵型来应对。
大明的军队阵法多是和宋代阵法相似,主要有常阵平戎万全阵和本朝八阵。再细分的话,还有先锋阵策先锋阵大阵前阵东西拐子马阵无地分马拒后阵策殿后阵等
这些东西可不是戏文里随便说说的,打仗的时候确实就是要求阵型严格。布阵得法就能充分发挥军队的战斗力,通过合理排兵布阵发挥最佳效能克敌制胜,这些也都是对于一个合格将领的基本要求。
朱雄英认真的听着学着,他知道自己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他还有很多感兴趣的东西。
这些也都是需要学习的,或许以后才能有机会一展所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