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百准确。
同样一套题,每个人至少算两遍,确认结果是否一致,称为复核。
这个标准有点高,甄邦的准确率在百分之九十五,兀自不满意。
真正能做到百分之百的人,世间还是比较少,能到百分之九十都不错了,要不然复核是干嘛用的?
范铮不过是高标准、严要求罢了。
樊大娘笑骂一声:“你個屁娃儿还急了。”
范铮微笑:“其实,到衙门那一刻,我就在想,甄行的性子沉稳、细心,甄邦一手算盘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日后为账房先生就太屈才了。”
“既然我踏入察院的衙门,察院又还是一个需要算盘的衙门,那为什么我在几年后,不能带着甄行、甄邦他们入主察院呢?”
听听这用词,就知道范铮的野心,不是入驻,是入主!
樊大娘大笑:“姐姐是妇道人家,不懂这些事,都由范铮兄弟做主。”
得,即便范铮不当坊正了,樊大娘对他的称呼仍旧不用改,谁让“范铮”的音与“坊正”就没多少区别呢?
两家的关系,用“通家之好”来形容都不够贴切,说亲如姐弟还真合适。
除了有特殊原因的人,有几个不想踏入上官场、鲜衣怒马呢?
即便是流外官、吏员,依旧是许多平民百姓可望不可即的位置。
虽说现在开科举取士了,可每年录用的人,依旧寥寥无几,举荐等方式仍旧占据了主导地位。
这一点,看看贞观时期比较有名的臣子就知道,除了孙伏伽是正儿八经的状元,有几个是走科举的?
李义府都是李大亮举荐的,可谁敢说李义府的才学就差了?
范铮斟字酌句地开口:“你也知道,官场上处处诱惑,一不小心行差踏错,可能就回不了头。甄行性子稳重,我不担心,倒是姐姐你得时时提点甄邦,不要走歪了,心要端正。”
“否则,日后我带他们上官场,可能就是害人害己了。”
范铮不是在空口白话,监察御史的位置,他要是坐稳了,安排八分之一的监察御史办不到,安排三十四分之二的监察史,不是啥大问题。
唯一的问题,是甄行、甄邦的年龄,才八岁哟!
就算你要开特例,征召中男为流外官,那也得八年后。
这八年,日子难熬,没有帮手。
李猫,呃,李义府此时的人品还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