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点在于,写出的破题恰好符合考官的政治倾向,并让其评为上上之卷。
第一句的梁惠王曰,全文是:“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秦七百余里,南辱于楚。愿比死者一洒之,孺子何则可?’”
第二句的出处是齐宣王问孟子,“交邻国有道乎。”
“时间点……”
“清末,康梁上书,维新变法……”
“朝廷影响地方。”
“尹府尊……”
徐行没有着急落笔,而是先思索府试出此题的意向。
科举考试,绝不是文采强就能金榜题名的。自古以来,文采好的诗人、此人落榜的不知凡几。他们之所以落榜,不是因为没中举的才华,而是不会揣摩考卷所出的深层含义,以至于黯然落榜。
“光绪十五年,尹府尊上书大叱洋务乱国,捣毁治下机器。”
“光绪十八年……”
徐行回忆关于尹府尊的资料。
一句句,似乎都在与洋务派进行作对。
“不,不对……”
他很快推翻了自己的想法。
洋务派不等于维新派,尹府尊之所以叱责洋务,恐怕不是因为洋务,而是因为洋务派多是南方官员……。
南方各省在太平天国之后,多是自治、割据。
清廷只能收取赋税。
北方地方官反洋务,是正治正确,并非真的反洋务。
资料中,尹府尊与秦省巡抚方允关系不错。而维新派并未掌握实权,而是倚靠于皇帝的权力进行改革运动,故此……。
该写维新!
徐行深深呼出一口气,他当即沉思,落笔写道:“圣人传先王之学,弥兵于鲁,发周公之德,齐虽大,景公不能甘寐。”
他破题仍旧延续了四平八稳的套路。
不激进。
这句破题意思是:当年孔子传承先王的学问,让危机四伏的鲁国免于兵祸,在鲁国发扬周公的德行,即使齐国强大,但齐景公食不甘,夜不能寐。
不过阐明这句破题后,徐行笔锋再一转,提到了《诗经》小雅的“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这一句话。
这句话,意为……孔子发扬的先王之学,亦有维新之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