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续从太平门进城,前方一里多就是皇宫,却没有从北安门进入。
那要绕过后宫才能来到前殿,赵续更情愿从外面绕。
骑着自家的走骡绕了皇城小半圈,来到西安门,取了腰牌,查验登记一番,进入皇城,步行一路,在西华门又是一番查验,这才踏入宫城。
被人引领着连过几道门卡,赵续终于抵达奉天门左侧的东阁,这是连着左顺门以南的连续几间庑房。
搬来新宫,朱元璋日常朝会之后,都在东阁办公。
等待期间,回顾刚刚一路,赵续只觉得吧,从西安门开始到东阁这边的二三里路程,若让自家小官人来走……那画面简直不敢想象。
因此还有些担忧。
赵续明白自己和左七两个的前途都已经被绑在自家小官人身上,若是小官人见一次皇帝陛下都要这么坎坷,那可怎么是好?
或者,以陛下对小官人的看重,将来能有些不必走路的特别恩典?
随意想着,这次只等了不到一盏茶时间,赵续就被带入阁内,恰好还与正要离开的李善长等人错身而过。
赵续认识李善长,面对左相一行人的打量,只是稍稍停步点头示意,没有随意搭话。
能感受到,宣国公应该知道自己。
朱元璋刚刚与几位中书省臣讨论过设置全国驿站系统的事情。
不日就将正式行文落实。
当年决定了江南局势的那场鄱阳湖之战,朱元璋记忆深刻。
陈友谅四月二十三就围了洪都,他直到六月二十五才接到消息,隔了整整两月,若不是……差点就要失去江西。
甚至,因为当时他坚持北援小明王,大军出征导致应天空虚,若是陈友谅破了洪都,一路顺水而下,他都不敢想像会是甚么结果。
万幸,上天庇佑,祖宗显灵,他成功击败了陈友谅,成为江南霸主,但之后并没有忘记反省。
最错之处在于不听刘基劝谏坚持北援小明王,其次,就是这传递消息之驿站系统的重要性。
开国之前,朱元璋已经为此做了很多,即位之后的第一个月,分别过轻重缓急,他依旧将建设完善的驿站系统作为第一优先。
这边赵续行礼过后,朱元璋才从眼前文书上抬起头,习惯性地再次屏退了左右,见赵续手边木盒,记了起来,说道:“这就是那甚么笔,拿来我看。”
赵续恭敬地把木盒送上。
朱元璋很快摆出了各样文具,钢笔和量尺先略过,炭笔已经削好,他按照握持毛笔的姿势捉住一只,在一页白纸上随意写下了‘水马站’三个字,顿时摇头:“这甚么……不好用,笔锋太细,还是硬的。”
赵续小心抬头看过来,提醒道:“主上,这炭笔,不是这么拿的。”
朱元璋示意:“你来写与俺。”
赵续上前几步,在书案另一端接过朱元璋递过的纸笔,学着小官人平日的握笔姿势,见那‘水马站’三字,稍微犹豫,也跟着写了一遍,又轻声道:“主上,还有钢笔,也是如此写法。”
说着见老朱同样递来钢笔,拔下笔帽,同样写下了‘水马站’三个字,然后将纸笔小心地往老朱方向推了推,自己主动退后。
换了握笔姿势,老朱重新书写,果然顺畅了很多,再换钢笔,感觉更好,几乎瞬间就喜欢上了这款新文具,打算日后常用。
只是片刻,一页白纸就被老朱写满了字。
随后又拿起那套量尺,一支一尺长的直尺,两只三角尺,一支半圆角度尺,换了一张纸,很快用炭笔和钢笔各画出了不少长度很是精准的线条。
这么尝试一番,老朱一边继续把玩,一边询问起各种细节。
问对了一盏茶功夫,朱元璋道:“照你意思,这石墨乃常见矿藏,和了黏土烧制,粘入细木,就能制成这炭笔?”
赵续恭敬道:“正是。”
朱元璋又低头看了眼白纸上的两种痕迹,说道:“这两支笔确实都比毛笔便捷,还能大大节省纸张。但钢笔制法太繁,墨水也是问题。倒是这炭笔,若真如你所说,倒可以推而广之。俺近日正让有司重新拟定全国郡县乡里开设学校事宜,今秋还打算办一次科举。从古至今,寒门子弟想要就学,只这笔墨纸砚就是不小开销,若这炭笔能够推广,倒是可以造福天下学子。”
老朱说着说着,已经不是在咨询赵续,而是飞快拿定了主意。
关于全国范围内开办学校,还有今年秋天举办科举,两件事,某种程度上还是受到了朱塬的影响。
朱元璋当年打下应天,很快就开始鼓励兴办学校,这些年每扩张到一地,也都不忘此事。不过,老朱最初的考虑,只是为了给自己培养人才,以及让百姓受到教化,尊礼守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