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以上十米高度内的李海完全看不到助降系统的灯光信号,这说明助降系统在当前的极端恶劣天气之下,是无法发挥作用的。
倘若是常规降落,李海有足够的时间选择继续降落还是复飞,而继续进行拦阻降落,便只有一次机会。
他摘下氧气罩,紧紧抿着嘴唇,一半的注意力在飞行数据上,一半的注意力放在了前方。
低空的气流更加的不稳定,一阵阵的乱流袭来,战机剧烈摇晃。李海需要不断地操纵驾驶杆来保持姿态,但战机的姿态依然是歪逼斜屌的,机头一会偏左一会偏右,一会儿向左倾斜四十五度对着跑道,一会儿向右四十五度对着跑道。
飞行高度在持续下降,出于控制飞行姿态的考虑,李海没有按照操作规范的要求在规定的节点放下起落架,他要等到看到助降系统灯光信号的那一刻。
塔台里的人只能从显示屏看到代表着583号歼-15s的绿色小点,即便使用最先进的望远镜,也无法透过浓浓的暴雪看到当前战机的姿态。
朱炜心里面很着急,即使面上沉稳冷静。
指挥员没有办法给与李海有效的引导了,只能靠李海他自己。
此时的能见度几乎为零,眼前白茫茫的一片,盯着看的时间一长,很容易产生错觉将天地颠倒过来。
李海索性把目光都落在一平三显上,此时只能充分相信飞机各种传感器提供的数据,采取仪表降落的方式来进行着陆。
飞行高度下降到了一百米以下后,气流越发的不稳定了,飞机摇晃得非常厉害。
李海不断地操弄着操纵杆,前前后后左左右右,幅度忽大忽小无规律可言,即使全力控制了,依然无法让战机保持稳定。
他尝试着把向左歪的机头调整回来对准跑道,却发现一旦这么多,飞机有失速的迹象。
不得已,他只能保持着机头向左歪,但飞机实际上是歪歪扭扭向跑道飞的这么一个姿势。
就好比飞机的左眼失明了,需要向左侧头用右眼去看路。
着陆的时机一闪即逝,不管是第几根拦阻索,只要能挂上,这次冒险就是有意义的。他几乎是没有精力和塔台沟通了,此时仿若与战机合二为一,全身的触觉都在感受着战机的姿态。
飞行员的感觉很重要,在长年累月的驾驶中,人机之间是会产生感觉的,而且一定会如此。相对于冰冷的数据,一些特殊时候,飞行员是更愿意相信自己的感觉。
而感觉,既能够带着飞行员脱离困境,也可能让飞行员加速陷入深渊。
尾勾已经放下,几秒钟之后,李海就感受到一股强大的冲击力传来,同时,左侧的助降信号灯一闪而过,几乎同时,空速在短短的两秒钟之内从二百八十公里每小时,降到了零。
巨大的惯性使得李海的上半身向前冲,随后被安全带稳稳地拽住,战机停稳之后,他的后背才重重地靠在弹射座椅的椅背上。
地勤人员都傻眼了,他们来不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