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
系统:皇家科学院主办的《格物》、震旦大学主办的《科学导报》。
周默听到震旦大学也有顶刊,心中一喜。
既然震旦大学也有顶刊,那么就提前送给震旦一个礼物好了。
想到这里,周默打断了系统的介绍。
“投科学导报。对了,给他们编辑部最好的数学家、物理学家、计算机专家单独发一份邮件,免得下面人不识货耽误时间。”
系统:完毕!
中都,震旦大学科学导报编辑部。
刚结束一堂数学课回到办公室,数学学院院长、《科学导报》副总编陶轩泽就听到电脑音响响起了新邮件到达的提示音。
发件人是一个叫“zhouo”的家伙,邮箱域名为代表教育网的“edu”,陶轩泽也就放心地打开了邮件。
亲爱的陶:
我在arxiv上发表了《ip=re》(论文编号)(链接),该论文用于验证计算问题的答案的方法局限性。
是的,我为可通过计算方式验证的知识确立了一个新的边界,同时也解决了tsireln 问题以及科纳嵌入猜想的证明问题。
ps:我已向《科学导报》投稿。
周默
(附件)
“新边界……数学建模量子纠缠……科纳嵌入猜想……”
陶轩泽像是被淋了热水的猴子般从电脑椅上弹起,不敢置信的抱住脑袋连声大吼,“该死,不会吧,怎么可能……”
也勿怪陶轩泽如此失态。
因为这三个关键词分别代表物理学、计算机科学、应用数学三大领域,连在一起太吓人。
1936年,阿兰·图灵提出了第一个通用计算理论,他证明了一件事:存在计算机永远无法解决的问题。
用技术术语来说,图灵证明这个停止问题是不可定的——甚至可想象的最强大的计算机也无力解决。
通俗一点讲:如果你已经等待了100 万年而一个程序还未停止,你需要等待200 万年吗?没办法知道答案。
像不像“薛定谔的猫”跑进了计算机机箱里面?
而在图灵之前的一年也就是1935年,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与鲍里斯·波多尔斯基、纳森·罗森合作揭示了一种可能性:即使距离很远,两个粒子也可以发生纠缠或关联。当两个粒子互相纠缠时,实际上并不会互相影响。
在那之后,物理学家和数学家都在努力想要通过数学的方式来描述纠缠的真正含义。
随着时间的推移,数学家的研究完全与物理学世界脱离了联系。
数学家科纳1976 年提出了一个猜想:有可能使用有限维矩阵来近似很多无限维矩阵。
这是科纳嵌入猜想暗含的结果之一:关于如何用数学建模纠缠的问题。
物理学界也不敢示弱,1986年,物理学家boris tsireln 提出了该问题的一个版本,再次将这个问题纳入了物理学研究中。
tsireln猜想:张量积纠缠模型和交换算子式纠缠模型是大致等价的。
此后,计算机、数学、物理三大领域的科学家们突然发现。
三家在“量子纠缠”这个大坑里面聚首了,然后鸡鸭鹅同笼几十年却因为无法理解对方专业领域的研究而各说各话了几十年。
有人戏称,除非有人精通三大领域,否则这三个问题永远找不到答案。
现在这个人出现了,也无怪乎陶轩泽失态。
好不容易恢复了理智后,还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