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徐穆和徐麟一个是桐庐徐氏,一个是清江徐氏,表面看起来并没有直接的亲属关系,这一点文中已经交代过。
其次,徐穆自始至终都没有旗帜鲜明地亮出过自己的态度,还摆出避嫌的姿态,不干预同考官们的讨论。
或许王文清点明徐麟出身后,同考官们已经对徐穆的态度有所猜测,可徐穆表面上和徐麟并没有任何关系,从始至终也没替徐麟说过一句好话。
即便有人上书弹劾,但无凭无据地弹劾一位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龙图阁大学士,恐怕得做好自己的官帽先不保的打算。
猜测仅仅是猜测,并不能给徐穆带来任何实质性的威胁。可是一旦生出这种猜测,却反而会让同考官们投鼠忌器。
同考官们会在心里权衡万一这猜测是真的,自己如何和徐穆站在对立面,那又会有什么后果?
有了这一层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虑,他们就算不直接反对徐穆,也不敢随便发言,然后就成了沉默的大多数。
这也就是为什么,同考官们讨论前期,仅凭张茂修和邱钟意两个人,就轻易主导了场中的局势。
假设一下,如果没有那位年轻翰林出来仗义执言,张茂修和邱钟意这少数人的观点是不是就会变成“公论”。
到时候,徐穆只需像乡试时王文清取卫辰为解元那样,半推半就,秉持“公论”行事,就可以名正言顺取徐麟为会元,谁也挑不出什么错来。
和卫辰那一次比,徐麟差的可能就是一点点硬实力了,而张茂修和邱钟意就负责用舆论声势补上这一环。
要知道,在讨论会试人选之前,徐麟就已经是考官们章就算比卫辰差,也差不了多少。
还是那句话,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当文章水平好到一定程度时,哪一个更好都只是主观的评判而已。
你翰林院说卫辰的文章更胜一筹,可我张茂修和邱钟意就是喜欢徐麟这种文风,这也是我的自由啊。
虽然有点儿无理取闹,但理儿就是这么个理儿。
他们两个只是在履行同考官的职责,作为同考官,推荐自己喜欢的卷子而已,有错吗?
当然没错。
说到底,整件事就是徐穆的地位和权势在起作用。
即便徐穆一句话不说,其他人依然能够感受到这种权力带来的无形的压力,而后不自觉地遵照徐穆的意愿行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