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动。父亲太过出色。儿子压力很大。特别是这突如其来的考教。
“父皇,儿臣觉得钢铁产量多了,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大明用铁用钢都是有数量,否则朝廷也不至于囤积如此多的生铁。是以何弟神技天下无双。只是除非一场大战,或许是屠龙之术。”太子绞尽脑汁揣测着朱元璋的思路,缓缓地说了出来。
如果太子一个月之前,说出这番话,朱元璋或许赞同。但是而今却不一样了。
朱元璋淡淡说道:“仅仅是这样吗?”
太子说道:“孩儿愚钝。”
朱元璋说道:“铁价昂高。百斤数量,甚至数十两不定。而如果炼钢便宜之后,能做到千斤一二两,又会是什么样子?”
太子一时间,也不能判断这种变化,会对大明有什么影响。
朱元璋这才抬起头来,说道:“今日天色不早了。你回去好好想想吧。”
太子说道:“是。”随即退了下去。
朱元璋看儿子出去了,内心暗叹:“是啊。如果铁价比木头价格还要低,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对大明又有什么样的影响?”
这是朱元璋最近一直在想的问题。
这个问题太过重大,朱元璋越想越觉得影响重大。但是到底影响多大。朱元璋一直拿捏不准。
不过,这个问题不在一时。
朱元璋抬头。露出他一直看的卷宗。是锦衣卫的卷宗。何夕在外做的每一件事情,说的每一句话,都记录在案。朱元璋每天再晚,都会一一过目。今日朱元璋一直揣摩的地方,就是何夕与葛老最后的对话。
朱元璋心中暗道:“何夕这人,我已经拿捏的差不多了。算是可用之人。”
看一个人,该怎么看。自然从事中看。
一个人口中说的话,可能是假的。一个人做的事情,不大可能是假的。
而何夕做的这些事情,朱元璋最看重的就是何夕收葛天工为弟子这一件事情。
毕竟在朱元璋看来,何夕做事太毛糙。不管什么时候,做事之前,要先得人心。只有先将人事理顺之后,才能做事。而何夕之前一直办不好。不就是因为上下相疑。也是重赏了葛家,才得了匠人之心。
做事才顺遂。
这证明了何夕之前说的话,何夕才毕业,正在找工作。也只有初出茅庐的人才这样毛手毛脚的。
而何夕收葛天工为弟子前后,最为朱元璋看重。
就是以此来观摩何夕的价值观。
朱元璋从这一件事情,确定了一件事情,何夕决计不是士大夫。
原因很简单,大多数士大夫都不会收工匠之子为徒。
孔子是有教无类,但是大多数孔子的信徒,却不是如此。
大多数士大夫都不会收寒门弟子为徒的。寒门弟子求学之难,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就可以看出来。宋濂也不是完全没有家底的。而工匠之子,与读书人的圈子根本没有交际。想要拜入读书人的门下,除非天资卓绝。否则几乎不可能。
而那葛天工的资料,而今也在朱元璋手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