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言,纷纷点头表示赞同,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接着,朱瀚提议道:“乡亲们,虽然水渠已经挖通,但我们的工作并未结束。接下来,我们需要继续加强农田的水利建设,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同时,我们也会努力争取更多的赈灾物资和政策支持,确保大家能够安度难关。”
朱瀚的话音刚落,一位中年农夫便迫不及待地站了出来,他的脸上写满了焦虑与期待:“二位公子,您说得极是。我们这儿的田地,年年受旱,收成总是不稳定。若能加强水利建设,那可真是咱们百姓的福音啊!”
朱瀚微微一笑,目光温和地看向农夫:“大哥放心,我们会将这里的情况详细上报,并争取朝廷的支持,帮助大家改善灌溉条件。”
这时,旁边一位老妪也插话道:“是啊,公子。咱们村子的土地肥沃,可就是缺水。若能有稳定的水源,庄稼定能长得更好,咱们的日子也能宽裕些。”
朱标点头表示赞同,他走上前几步,对村民们说:“乡亲们,请相信我们,改善水利设施是我们此行的重要任务之一。我们会尽全力为大家争取资源,让这片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
村民们闻言,纷纷投来感激的目光,有的人甚至眼眶泛红,低声啜泣。朱瀚见状,连忙安慰道:“乡亲们,别难过。我们是朝廷派来的,就是为了帮助大家解决实际困难。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难关。”
这时,一位年轻的妇人抱着孩子走了过来,她的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二位公子,我家男人在外做工,家里的田地全靠我一人打理。若能有稳定的水源,我也能多种些庄稼,让家里的日子好过些。”
朱瀚轻声问道:“大嫂,您家里现在种的是些什么作物?”
妇人回答道:“主要是玉米和小麦,但这些年收成都不好,不是旱就是涝,辛苦一年也赚不了几个钱。”
朱瀚沉思片刻后说:“大嫂,我们可以尝试引导大家种植一些耐旱耐涝的作物,比如高粱和豆类。同时,加强水利建设,确保作物在关键时刻能有足够的水源。”????妇人眼中闪过一丝希望的光芒:“真的吗?那可太好了!我回家就跟男人商量商量,看能不能改种些高粱和豆类。”
朱瀚微笑着点头,目光中充满了鼓励:“大嫂,您回去和大哥好好商量一下,改种些耐旱耐涝的作物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我们回去后也会尽快将这里的情况上报给朝廷,争取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妇人感激地点了点头,眼中闪烁着泪光:“多谢公子,您的话给了我们一家子希望。我们一定会好好考虑,努力让日子过得更好。”
这时,一旁的老妪也凑上前来,她的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但眼神中却透露出坚定:“公子,我们村里还有不少人靠编织为生,可近来丝线价格高涨,我们的手工艺品越来越难卖了。”
朱瀚闻言,眉头微皱,转头看向朱标,两人交换了一个眼神。朱瀚温言道:“老妪,您放心,我们会将这个情况也一并上报。朝廷或许会考虑对这类纺织者给予一定的扶持和帮助。”
老妪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光亮:“那真是太好了!我们这些手艺人,就盼着能有条活路。”
朱标在一旁补充道:“老妪,您不妨组织村里的手工艺人一起,形成规模,这样或许能更有议价权,也能更好地打开销路。”
老妪想了想,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公子说得有理,我们确实应该联合起来,互相帮忙,共同面对困难。”
随着夕阳的西下,天色渐渐暗淡下来。朱瀚与朱标知道,今日的走访已经接近尾声,但他们心中的使命却远未结束。两人与村民们一一告别,承诺会将他们的每一份诉求都带回朝廷,争取最好的解决方案。
离开村庄后,朱瀚与朱标在回客栈的路上,继续讨论着今日的所见所闻。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