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承袭他宜春郡公的爵位,后来官至广州都督、安西都护。
而李世民即位后,下诏赠予左骁卫大将军、越州都督,谥号为忠。
反正他的后代,混的比杜伏威的后代好多了。
不过如果是王运的话,他应该会假意听从,然后给兵就反戈一击,不给兵就想办法逃跑,好死不如赖活着嘛。
但显然,他这套理念在这个时代并不是普世价值观,王雄诞这种才是。
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也。
而辅公祏知道不能说服他,便下令勒死王雄诞,呵,征战多年的大将,但是留了个全尸,没有刀兵加身。
但是你以为辅公祏是不想砍他吗?
不,他想砍王雄诞想的快疯了,但是他不敢。
因为王雄诞平日里确实是一个非常受人爱戴的将领,善于安抚士兵,士兵为他拼命。
而且纪律严明,每次攻破城邑,秋毫无犯,这在这个时代就是污秽中的一朵白莲。
他死的那一天,江南军中及民间都为他流泪,一大批的将领直接随他而去,辅公祏怕激起变故啊!
人能够活到这个份上,值了!
随后辅公祏假称杜伏威无法返回江南,送来书信命他起兵,于是他大肆修造铠甲兵仗,运来并储存粮食、军备。
不久后辅公祏在丹阳称帝,国号为宋,修复江宁在陈朝的旧宫殿居住,设置百官。
任命左游仙为兵部尚书、东南道大使、越州总管,并与张善安联合,以张善安为西南道大行台。
自次辅公祏开始了他轰轰烈烈的造反大业。
他的这整个过程还是相当的顺利的,毕竟有着杜伏威的“密令”。
将士们没读过书,不明其中的缘由,而明白其中缘由的人也不会或者不敢到处乱说。
所以在将士们心中,就是杜伏威让他们起兵的,而王雄诞都被杀了,其他没死的人更不敢反抗,自然是顺利。
至于杜伏威,他自然是死了。
他是武德五年七月去长安的,原因还在李世民身上。
武德五年中的时候,李世民不是平定了窦建德刘黑闼和徐元朗嘛。
而徐圆朗的地盘与杜伏威接壤,李世民借攻击徐圆朗之机,陈兵杜伏威边境耀武扬威。
当时隋末各路反王都已经被李渊一个个的收拾了,也就只剩下梁师都、高开道、徐圆朗这些人。
但是这些个要不就地处边疆实力不强还有突厥做靠山,要不就灭亡在即,还能对李唐构成威胁的就一个杜伏威了。
而杜伏威自然是明白李世民的用意,心中十分不安,担心大唐下一步就拿他开刀。
为了避免嫌疑,杜伏威索性上书李渊,请求入朝。
李渊收到信后自然是高兴,批准杜伏威入朝。
而且也不知道是不是捧杀或者在天下人面前做做样子,起初他对杜伏威还是挺不错的。
封杜伏威为太子太保,位在齐王元吉之上,简而言之大唐第四号人物,仅次于李渊、李建成和李世民。
而次年七月,辅公祏反叛,那是差点把杜伏威吓死。
但是李渊并没有直接对他下手,只是质问他,骂他管不住手底下人。
武德七年三月二十七日,杜伏威在长安暴卒。
墓志记载是因为辅公祏“留在丹杨,图为衅逆”,导致杜伏威“内怀忧惧,降年不永”。
简而言之就是辅公祏反叛,把杜伏威给吓死了。
而《新唐书》记载是杜伏威好长生药,误服云母中毒而死。
中毒这个情况嘛,可能是有的,但到底是怎么中的毒,那可就很难说了。
杜伏威死后,其子受连累,被没入奚官。
这个奚官跟太监差不多,但是又有所不同,因为不割小丁丁。
因为他们不伺候贵人,而是掌守宫人的疾病﹑罪罚﹑丧葬等事。
而他过去的僚属也纷纷与他划清界限,不顾其子存亡。只有戴义抚养了杜伏威的遗孤。
忠义之士都被辅公祏斩杀殆尽,他带到长安的这一批其实并不算是非常忠于自己的。
他其实对于局势看得很清楚,南边不出事,他在长安出不了事,所以手下人都留在了南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