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孙乾迫不及待的笑呵呵的开口。
这一下,众人都瞬间对董良的印象深刻起来,都更重视了。
本来只是当成一个聪明的年轻人,一腔热血的投奔刘皇叔。
现在看来,是个有远见的啊!毕竟在坐的各位无论愿不愿意传播知识于众百姓,但大多不会放弃对自家子侄的培养,越是大家族越是如此。
因此对对从事教育的,天然有尊重。
刘备开口夸奖,:“存初年纪轻轻,做的好大事业啊!不错!不错!待得空,定要去你的学校里看看。”
董良施礼回答,“主公当然要去看,那里的学子都翘首以待,愿为主公效犬马之劳呢!”
刘备看向这个年轻人更加满意了。
“年轻人心思灵动,远胜我等矣!来说说,你是如何不加糜废,而能令菜肴脱胎换骨的?”
“此事不值一提,无非是寻了几味调味料放入其中而已,此菜也是老王多番调整比例的结果,非我之功。”
“那调料非我所凭空创造,而是本来就在哪里,独具风味,只是少一伯乐慧眼识珠,将其选拔出来,置于囊中尔!”
刘备听了这话,更加开心,他听明白了董良的意思,在座的各位如孙乾简雍糜竺还要关羽赵云,都若有所思,暗暗点头。
董良的这个思想与刘备的观念不谋而合。
刘备是一个极其善于发现人才,有识人之能的人。他的人才观念就是,世间有许多人才,这是不缺少的,但是需要当权者发现他们。
三国时期不少人持有这个观点。董良的回答一语双关,令刘备眼前一亮,本来是出于个人性格对董良报有善意。而董良出谋划策帮他们兄弟团聚的投名状也起到了作用,让刘备重视起来他。
但是,在众人眼里,董良仍然是一个有功的年轻俊才,而不是能真正具备远大战略目光的人,毕竟他还年轻。
如今,刘备刚一开口询问,这董良有了表现机会,正如锥入囊中啊!
刘备也明白,刚刚董良说这番话,是在讽谏,是要一鸣惊人的时候啊。
刘备正色,“请试言之!”
董良又施礼,“主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用。这做菜的调料,在商周时期就被先人所使用。这是有人慧眼识珠发现他们有用啊。”
“但是这样是不够的,虽发现这些东西有用,却不能放在应在的位置上,不能物尽其用,反而感叹无人可用,岂不谬乎?”
&nbs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