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好的。”学生应声而去。
重生后的林琳,与前世一样,同样是神经内科各种操作的顶尖级人物。
看着林琳熟练地进针;看着林琳快如闪电般地将玻璃测压管与腰穿针对接上;看着脑脊液从腰穿针里,飞快地往测压管上冲;看着林琳牢牢地控制着测压管的出口,并用单手将腰穿针迅速拔出来;看着林琳将测压管中的脑脊液小心分放在三条试管里。
这位学生终于明白,这个病人的颅内压太高了,这些细节如果把握不好,病人可能马上死于脑疝。
“老师太厉害了,整个过程,就像行云流水一般。”学生忍不住赞了一句。
林琳没有回应学生,而是叫学生马上将其中两管脑脊液送到检验科做脑脊液的生化和常规检查,并特别在申请单上注明:请留意有没有隐球菌。
林琳转身走进病房里的简陋实验室,取来玻片和墨汁,做好墨汁染色,马上在显微镜下观察起来。
不出林琳所料,在显微镜下,在黑色的墨汁的背景下,闪光发亮的隐球菌孢子布满了整个视野。
“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断明确无误,这种疾病,就算没有经过在南江省人民医院的“折腾”,死亡率都是比较高的。
而激素的使用,使隐球菌的生长更加迅速、旺盛。病情的严重性和治疗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林琳马上打电话到门诊药房和中心药房,他们的答复都是一致的,没有治疗这种疾病的药物“二性霉素B”。
林琳不死心,将电话打给总值班,总值班答应马上联系药剂科主任,尽可能满足临床的需求。
林琳十分怀念1987年时,医院各个科室和行政部门之间那通畅无比的沟通。大家各司其责,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将事情办好。
大约一个小时后,总值班打电话给告诉林琳,经过协调,从兄弟医院借来一盒二性霉素B,已经入到中心药房,可以开医嘱了。
针对性极强的药物,再加上脱水剂的使用,病人的头痛逐渐缓解。
第二天,除夕。交完班,林琳并不急着回家,而是再次为病人做腰穿,从椎管内小剂量注入稀释后的二性霉素B。
1984年出版的教科书,对这种病的死亡率的描述,语焉不详,甚至比较乐观,这在无形中,使一些医生对这种疾病的治疗不够重视,或者也跟着盲目乐观起来。
直到2008年第六版神经病学教科书,才提到这种疾病的死亡率较高。当然,这种情况,只有林琳知道。正因为林琳清楚,才会给予足够的重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