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起高兴高兴不是很好的事情吗”太师旁边的一位大臣接话道,他是太师的同党,同样也是三公之一当朝太傅,可谓是位高权重
“就是,再说了皇上一天日理万机,为国事操劳,本就非常辛苦,现在好不容易出现了边疆安定,百姓安居的新气象,皇上难得的可以松一口气,与百官共同庆祝一下,可你却偏要和大家唱反调,搅了皇上的好心情,到底是何居心”另一位大臣继续道,相比于之前的两位言辞更加的犀利刻薄,对宰相杨馆充满了敌意,说话的竟还是三公之一的当朝太保
再看其他臣子,早已没了起初上朝时欢笑的表情,每一个人都神情肃立,低着头一言不发,东宫三师与宰相不合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他们三人自恃位列三公,常常和宰相分庭抗礼,只不过他们三人与宰相的区别便是,宰相杨馆是真心实地的为天下着想,为百姓着想,而三师在朝堂之上争辩不过是因为他们自己的功利心而已,他们习惯了那种居于人上,位高权重的感觉
所以无论什么事情都想着压宰相杨馆一头,他们不喜欢看到别人比自己更出风头,其他臣子也是沉默不言,站在原地静静的观望,当三师与宰相起争执时,作为其他臣子就没有插话的资格了,这件事也只能有帝王来定夺
面对三师的挑衅,宰相杨馆没有表现出丝毫愤怒的情绪,他没有据理力争,甚至都没有去看三人一眼,只是冷冷的回道“如果你们只能看到边关和平,百姓安居的盛景,而看不到断壁残垣,生灵涂炭的杀机,那么我大唐就真的离危亡不远了”
太师冷笑一声,看着杨馆呵斥道“简直是一派胡言,危言耸听,我大唐现在蒸蒸日上,四夷臣服,百姓安居乐业,何来危亡一说”
“太傅言之有理,杨大人未免说的太过分了,全天下都知道西戎吐蕃接连向大唐示好,全天下的人都看到今年是百年难遇的丰收大年,可你却说你看到了断壁残垣,生灵涂炭,难道你的意思是文武百官还有帝王都是瞎子吗,我们看到的盛景是假的不成”太傅接话道,言辞犀利刻薄
见其他两位发话,太保自然也要站出来说点什么,他冷笑着看向杨馆,语气阴沉的道“宰相大人你当着百官与皇上的面,说大唐离危亡不远了,我倒是想知道,是杨大人心系国家,夸大其词了还是说……杨大人说这话有别的意思呢”
太保的话音一落,其他臣子的表情离开变得复杂了起来,大殿下再次响起了大臣们窃窃私语的声音,有的在议论三师目中无人,太过放肆,但更多的是关于宰相杨馆的议论,在今天这个百官同乐的日子里,群臣对宰相杨馆说的一番话还是有很大意见的
但宰相杨馆对此则是不屑一顾,他不愿去理会别人的看法,只遵从内心的正义行事,作为两朝老臣,他亲历了大唐由盛转衰的整个历程,深知繁华锦绣的背后潜藏着无限的杀机,因此他比其他人有更强烈的危机意识,因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