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静,负责三楼的梅主任,还有负责分公司的李岩,你们要注意了,咱不能输给他们,产量也要搞上去!五件做不了,至少要做四件。”
李岩想了想,分公司的工人平常每天做三件,提升到四件并不太难,努努力可以达到。
三楼的梅主任感觉压力山大:“张总,如果做不了四件怎么办?”
“做不了四件就淘汰!”
“那把我们都淘汰算了,打死也做不了四件。”
“都是人,为啥人家能做到,你们却不行?”老板有点不解。
“我们车间都是二十多岁的孩子们,边干活边玩手机,来的晚,走的早,晚上还不愿加班,说他们也不听。”梅主任开启诉苦模式。
“不听就淘汰!”老板非常生气:“你采用末尾淘汰制,三天时间给我腾出二十个机位,让王经理找外省机工填满空缺,这二十个人归属第二车间。”
梅主任不敢再继续申辩,心中开始憎恨王经理,从哪儿找来的这帮疯子?干活不要命,这不是明显让别人难堪吗!
王经理受到老板的表扬,忘乎所以,竟主动要求上台演讲,分享成功经验:“产量上不去,是管理人员的问题。第二车间有二十个人,我每天奖励前四名干活最快的,惩罚四名干活最慢的,这一项措施就能让他们争先恐后。”
“那太残酷了!”有人提出。
“不用奖励太多,就五块钱,惩罚也是五块,嘿嘿,他们都是成年人,被惩罚脸面挂不住,钱是小事,主要丢不起人。”
其他管理人员纷纷摇头,表示这样做不人道。
老板张占豪开始苦口婆心的给众人讲增加产量的重要意义:“大家要改变思路,现在是薄利多销的时代,春江服饰原来跟咱们纤绮公司规模差不多,但是这两年他们高速发展,日产量达到上万件,把我们远远的甩在后面。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呀!”
听了半天,大家也没理解增加产量的意义,只是感觉到,如果每个人都拼命的工作,老板今年会大赚特赚。
散会后,李岩思考着怎样能让分公司提高产量,前提是不增加劳动强度。
分公司的质检员于娜娜曾经提过建议,上两套流水线设备,科学的传送方法,能给员工节约大量时间。
发小大伟有极强的创造能力,李岩决定找他帮忙,自己设计流水线设备。
晚上下班,李岩买了酒菜去汽车修理店找大伟。
大伟刚忙完手头的工作,看到李岩来了,忍不住笑道:“岩子,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又买酒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