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一百六十文,一尺是四文。可以拿铜钱买,也可
(本章未完,请翻页):第四十五章 生意不错
第(2/3)页
以拿鱼虾蟹来换。”
这么便宜?
“我要一匹!”“我要两匹!”“给我留三匹。”
“都有都有。”
杨氏微笑地应着,一边给大家拿布。她就知道葛麻好卖,哪怕一匹只赚十文,自家也不吃亏。
一匹葛麻,如果做窄袖短褐的话,**能做两身衣裳,还能余一些布料给半大的娃子做一身。
要换洗,一个人至少要一匹。
桃叶渡停了二十来条船。
大伙这一买,葛麻就卖出大半,细麻粗麻棉布棉麻也有人几尺几尺地裁,但买的不多。
其他杂货,也有人买。但卖空的竟然是四坛十斤装的酒!
让霍惜着实想不到。
她在内城外城转了许多时日,知道卫朝酒业发达,京师不管内城外城,酒楼酒肆林立,就是各乡镇村落,酿酒作坊和烧锅也是遍布都是。
当初太祖刚建朝,粮食紧张,遂采取禁酒禁种糯米政策,大伙很是憋了许多年。后来政局稳定,又开放酒禁。
并且吸取兀朝税赋严苛导致皇朝覆灭的教训,采取低税收鼓励经济发展。
对于酒政,不但取消榷酤和专卖,而且不专设管理机构,也不再单设酒税,只把酒税并入商税,三十取一。
比之前朝前前朝,酒税动不动四五成,已是极低。
又因太祖是贫苦出身,对于民间百姓酿酒酿醋,除了收百分之二的酒曲税,不再征收销售税。导致酒业蓬勃发展。
那酿酒工艺更是完善,制曲和蒸馏技术日臻成熟不说,酒的种类也越加庞杂。导致名酒辈出,比如山西的烧酒,江浙一带的黄酒,最具代表性。
霍惜正是在城里看到酒楼酒肆众多,还有专门的小娘子给客人沽酒卖,想着顺带做点酒水生意。
便让霍二淮和杨氏在乡里村里寻摸些乡人自酿的黄酒米酒,收来卖卖看。
霍二淮没舍得喝那精贵的酒,杨氏也不敢买多,只各买了两坛子。没想到,在桃叶渡初卖,夫妻俩忙着一酒提一酒提地打酒装酒,竟是忙得不可开交。
片刻功夫,四坛酒就卖空了。
让一家人不由得咋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