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如宠、钱象坤等阁臣纷纷劝谏道。
面对阁臣们的集体反对。
理由观点也冠冕堂皇,居然挑不出什么漏洞出来,似乎只要一收商税,这天下就要完蛋了。
像是在欺负他朱由检没有见识,不太懂商业之事——虽然他确实不是很懂。
但对于只在许家庄头上收商税这个明显双标的馊主意,他朱由检肯定是不会采纳的,他还没昏庸到阁臣们说什么他就信什么的程度——虽然他也心动了一下。
总而言之。
这场会议进行到最后,在所有可能的解决方案都讨论了一番,结果在阁臣们的论证下,只有加征田税这一法可行后。
“加吧,加征辽饷三厘,早加早结束!”
朱由检憋红着脸,不得不说出这句话语。
“陛下圣明!只要陛下有心振作,百姓稍稍忍耐几年,加征一定会取消的。”
“是辽饷会全部取消。”
“五年,不,六年,最多六年,我大明就会开始休养生息,十年便会进入崇祯盛世。”
众阁臣纷纷进行安抚,给年轻的君王画饼,让朱由检的心情稍微好了一些。
而东暖阁内的这幕。
不仅有写起居注的史官在执笔记录。
某个角落里,也有台小型的电子设备,将整场会议内容全部录音下来,并很快把数据发送了出去。
紫禁城皇宫外,位于朱雀街的一座宅院内,响起了滴滴滴的声音,再化作无形的电波,瞬间穿过近千公里的距离,将一条十分重要的情报信息,发送到了南方某地。
……
兴化县,许家庄。
一场临时的幕僚会召开了。
“刚刚得到消息,崇祯皇帝还是同意加征辽饷了。”
坐上首的许远摇头道:“虽然只加征三厘,但压在部分百姓身上的致命稻草,恐怕又要增加一根了。”
明末百姓的负担其实是非常重的,在今年加征九厘,明年加征三厘,今年来了剿饷,后年又加练饷的税收剥削下,看似每次加的不多,老百姓表面能够承受,但朝廷中枢每年收到的税,不仅没有明显增加,反而越来越少,实际只是肥了地方上的贪官污吏罢了。
等到了崇祯十六年,大臣徐标从江淮入京,发现从江淮到京城的上千里路,居然看不到一个种地的农民,可见这时大明的秩序已彻底崩溃,所有的自耕农都破产了。
“陛下糊涂啊!”
方以智痛心疾首,已经十分了解民情的他,只能用悲愤来形容:“田税不能再加了,再加就有更多百姓放弃土地,或沦为流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