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翰只是轻轻扶起盒子上方的盖片,盒内的情形就展现在了他的眼前。
“卧槽,这是文房五宝吧?!”
难掩激动的一声惊呼,从陈翰嘴里发出。
只见盒子里的最上层,静静摆放着笔、墨、牍、砚、削!
对于西汉时期来说,这五样东西就是文人的文房五宝了。
在没有白纸的年代,牍片和竹简才是用来记载文字的主流。
牍,是比竹简用的竹片更加宽大的一种木片,适合用来写公文或者书信,一片牍可以写几十到近百字。
而削,则是用来除去书写在木牍或竹简上的错字工具,也叫做刻刀或者书刀。
在白纸普及后的年代,白纸价格低廉又易于传播,文人墨客们在舞文弄墨的时候如果写错字了,完全可以直接换一张纸重新写。
但是在纸张还没有出现的年代,牍和简可是稀缺品,制造起来是非常麻烦的,而且价值也不低,不是可以大肆浪费的。
所以在西晋纸张开始普及之前。
古人在用牍和简书写的时候,如果写出错字了,就需要用削将写错的字削去,然后再继续写。
这样才不会导致牍和简的过渡浪费。
“嚯,这是位文化人啊,没准还是个官僚吧!”随手拿起了竹盒中的一块空白木牍,陈翰有些不确定的猜测道。
西汉不是北宋,还没有那么多的读书人和士大夫群体。
虽然经历了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但是到了秦汉时期,“知识”依旧是只能掌握在少部分精英阶级手上的东西。
想要学习知识,对贫民阶级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如果有某个贫民十分走运的读书治学了,成为了会写篆书的文化人,那最起码也能混到个刀笔吏干干,成为西汉的官僚阶级之一。
既然墓主人的随葬品里有一整套文房五宝,而且还有空白的木牍片。
那很有可能,这位墓主人生前就曾经是一位西汉朝廷的官僚。
不做官的人,就算有文化,那也大多都是抱着竹简读书,平常也很少会用到文房四宝。
那个时候还不兴吟诗作对,不会搞什么诗会、词会,也没有文人墨客的说法。
读书人就真的只是读书,绝大多数时间都是抱着竹简读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