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报告,相比于已经开始动笔的工人部分,精髓所在则是大纲上张执象对现有社会阶级的一个划分。
共有五个:勋贵、士绅、商贾、工人、农民。
明朝有工人吗?
有的,且不说张执象在龙江造船厂看到的五千余工人,在江西铅山县的石塘镇,就有五六万从事造纸的工人。
整个铅山县作为江南纸都,有十多万造纸工人。
而在徽州府的歙县、休宁、婺源从事徽墨产业的制造工人也有数十万人,明朝手工业极其发达,诸多产业已经形成了巨大规模。
抛开那些产业工人不谈,应天府人口一百八十万,城内又没有土地耕种,这些人以什么为生?
打工人就不是工人了?
大明到底有多少工人,看这个问题首先要看大明的土地兼并有多严重,失去了土地的无产者除了做佃农以外,便只能进城进作坊打工了。
毕竟地主们可不会养闲人,他们会最大程度的压榨佃农的剩余价值。
全天下的土地就那么多,即便按照万历三十年的不可靠说法,有11.61亿亩耕地,按照明初授田标准,男子十五亩来计算,需要八千万壮劳力,这倒是妥当。
可在有耕牛的情况下,佃户普遍需要耕种五十亩以上的土地。
在大量土地兼并,生产资料齐全的情况下,以大明的耕地计算,只需要不到三千万壮劳力便可以完成耕种。
剩下的人都在做什么?
闲着吗?
华夏乃丝绸之国,数以千万记的女性从事纺织工作,就算居家纺织的女性不算,那江南众多织造局、纺织厂,那些职业纺织女工总该算吧?
大量从事开矿、冶铁的工人呢?
明朝不但有工人,而且数量极多!商业兴荣的前提,是百业兴荣!
大明的商品不仅仅要供给自己,还要从事世界贸易,全世界无数金银等着大明用商品去换,几乎就是捡钱。
这种时候,工人怎么会少?
王源之居高临下,大概可以估算个数值,依照嘉靖六年的情况来看,大明应当有三千万左右的工人,从事着各行各业的工作。
土地兼并→大量劳动力剩余→工业发展→商品贸易→土地兼并。
这是一个完美闭环。
他们以前就是这么做的,但是张执象明明确确的归纳总结,并写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