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番奔突出手,待得结束,时候却已不早了。公孙真人在景云观一众道士复杂眼神的注视下,缓步走出了修业坊。
公孙真人又西行近百丈、进了修文坊坊门,重又回到弘道观门前。忽忽几日,再见到这残破的观门,心中却已生出物是人非之感。这时,弘道观中当值的道童,却早已看到公孙真人的身影,急忙迎了上来:“公孙观主,您终于回来了!我家观主和上清观师兄弟,已在里面等候多时了。”
公孙真人却不进去,深吸了一口气道:“小徒儿,劳烦请你家观主移步至此,老道有几句话要说,说完便即告辞。”那当值道童颇感奇怪,却也没说什么,扭头进去,找尉迟真人禀报去了。
只是片刻,尉迟真人便拢着拂尘、快步出了观门,看见公孙真人毫发未损地站在那里,悬了半日的心才真正放下来,开口喜道:“玄同老弟!冲灵子已经救回,现在客房静养。看你气色,下午之事该是顺利非常,来!来!来!咱们两个老兄弟先回观中,吃些斋饭,晚间再对弈几个回合!”
公孙真人却是一拱手:“尉迟兄,既已割袍断义,便须划出界限来。此时过来,只是为接我观中弟子。老道谢你午时途中如实相告之事,现在牵涉此事的三观之主,已被我截断修道之途。往日之仇怨纠葛,对也好、错也罢,便都揭过了。我知你在此事中亦有不得已,但既已划出界限,想必太微宫便不会再迁怒于你。”
尉迟真人又是愧疚、又是难过:“愚兄自诩行事潇洒不羁,却在恶将伐善之时,抱存幻想、优柔寡断,与那般恶行恶状不敢两立。这本是求稳怕事之心在作祟,以至于伤了你我兄弟之义。如今悔之晚矣,只盼玄同老弟日后再遇困顿之时,能告诉愚兄,给我弘道观一个亡羊补牢的机会。”
公孙真人又是一拱手,却转过身去,不再言语。尉迟真人叹了一声,便转身回去,差道童去请上清观弟子出来,好与公孙真人汇合。
暮鼓敲响时,郁结几日的浓云才褪去了铅灰,在边缘处镶染上一抹抹、独属于夕阳的血红。
朱介然、卓松焘各背着两只包裹,手上用担架抬着昏睡的杨朝夕,踏出弘道观,向公孙真人这边走来。黄硕本跟在担架后面护持,看到公孙真人的那一刻,却激动地跑上前去,哭道:“观主,您终于回来了!我们没能保护好杨师弟,让他给贼人掳走、还受了伤……请您责罚!”
公孙真人慈和笑道:“我都知道了。冲灵子如今性命无碍,只是有些虚弱,你们皆已尽力。此次弘道观给了很大助力,这份恩情,你们都要记在心里。现下,咱们便莫再在这里作小儿女情状,趁暮鼓敲完之前,跟我去投奔一个老友,先安顿下来再说。”四个弟子应下,便跟在公孙真人身后,一路向敦化坊而走。直走到麟迹观门前,才停了下来。
卓松焘、黄硕见公孙真人所说老友,却是住在这麟迹观中这位,便悄悄对望了一眼,给出对方一个“了然”的神情。目光分开后,又不约而同看了看观门前的两只麒麟石雕,想起前几日之事,心中也都不禁有些好笑。
此时暮鼓将尽,早没了香客的影子,麟迹观便已阖了观门,两只瑞兽衔着的铜环,在门上一动不动。公孙真人拦住就要上去叩门的朱介然,自己走上前去,扶住冰凉的门环,“咣——咣、咣”,整齐的叩门节奏声响起。叩过一遍,略等片刻,才又叩第二遍。直到叩门三遍过后,公孙真人退后一步站定,不到十息的功夫,便有知客女道士打开了观门。
公孙真人略一拱手,微笑道:“小道友安好!上清观公孙玄同,躬身拜谒元夷子观主,烦请通禀。”那知客女道士露出有些警觉的神态,但还是应了一声,回身去禀报观主。
卓松焘、黄硕在一旁看了半晌,却也不认识这个知客女道士。只是比上次接引他们的镜希子师姊,年纪要小许多,粉面珠圆玉润,双目横波动人。
(本章未完,请翻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