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忙编写项目规划书的朝阳厂那个技术员承担。
他叫郭淮,四十岁出头瘦瘦的中年男人,戴着一副黑框眼镜,镜片有瓶底厚,喜欢穿灰色的确良短袖,很有知识分子的派头。
不过人家确实是知识分子,五十年末金陵农学院毕业,本来是在省城农业研究所工作,后来被下放到农村,最后又安排在长西的朝阳缫丝厂工作,一干就是十年。
对于这种人,卫向东是发自内心的尊重,跑到公社邮政所破费将近十块钱的电话费,和刘德胜磨叽了好长时间,差旅费这边掏,才将本人请来,专门在生产队腾了一间房子安排下来,由队上饲养员张大贵专门负责他的一日三餐。
郭淮话不多,但做事很认真,每天冒着烈日泡在工地上,卫海涛兄弟倆都很佩服。
时间很快到了九月底,天气凉了起来。一座长66米,宽28米的厂房拔地而起,到最后的防水处理阶段。厂房前面的土路也基本修好,在朝阳缫丝厂实习两个月的三十名女工也胜利返回,只等开工。
这天下午,卫海涛去大队学习,社员们都开始忙着去桑园摘桑养秋蚕,路上安静下来,卫向东就带着卫小毛转到厂房那边,看有没有事情要处理。
这时候带着头盔的郭淮匆匆向这边走了过来,脸色显得不太好看。
“郭工,工程出了啥问题?”卫向东急忙问道。
“工程没问题,你们修的路有段质量不达标。”
“怎么回事?”卫向东有些惊讶,郭淮是不负责道路工程质量的。
郭淮说起了原委。
原来今天中午放工回去吃饭的时候,郭淮走在快要修好的土路上特意查看了一番。
生产队资金紧张,这五百米长的路没法用水泥硬化,而是采用传统的石灰土做基层。
为了省钱连压路机都没用,硬是靠人力用石轱辘将路面压出来,这很容易导致某些路面碾压不够结实。
果然,在三百米处有一段将近二十米的路段,石灰基层铺筑及碾压都没达到标准。
“小卫,路基一定要处理好,工厂要将来扩大规模,拉货的都是五吨重的大卡车,你们又没有硬化路面用不了多久路基就会毁坏。”郭淮很诚恳说道。
“多谢你呀,郭工,让你操心了。”卫向东感谢了一句,又对卫小毛说道:“跟我过去看看。”
两人匆匆赶到郭淮所说的大概位置,卫向东却发现曹红军带着三个人正吃力的拉着蹍子碾压地基。
“红军,你不是负责监工吗?怎么自己干起活?”卫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