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
康熙想了想,道:“孙儿以为,祖母您还是多虑了,如今我大清国力蒸蒸日上,百姓归心,这天下已经坐得稳了,我虽有削藩之意,但这三藩身上的异姓王爵却是还给他们保留着的,如何就会是三藩齐反,别人不说,这尚可喜,不就已经自请要回辽东老家了么?这三藩就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也定然不敢造反,前明那么多的降将,更不可能跟着他们一块造反,以卵击石。”
“不敢?”
孝庄勃然大怒,却是低头找出一封奏疏劈头盖脸地摔了过去:“这是刘秉权和金光祖分别上书举荐刘洵的折子,我在听闻此事之后特意要来的,越琢磨越觉得这其中水深啊!皇帝啊,就连你这两位大臣都认定这三藩必反,在给自己找后路了啊!”
“祖母这话孙儿可就听不懂了,那刘洵,就连朕也听说过此人忠勇,金光祖与刘秉权身为广东长吏,举荐此人分明是应有之义,若是不举,朕才要治他们的罪呢,这怎么就扯到后路上来了呢?
退一万步来说,这刘洵乃是开科取士考试考上来的汉人,却是有忠有勇有谋,勇、谋这两个字也就罢了,关键是他的这个忠,我大清出了这样的忠臣,不正是说明我大清现如今已是民心所向了么?这次天地会与郑氏作乱,这个由科举上来的潮州知府,表现得可是比耿精忠要强百倍都不止啊,朕相信,既已有了这一个刘洵,将来还会有十个,有百个刘洵这样忠勇有谋之人在关键时刻站出来为朕分忧,些许前明的二臣贼子,就算是反了,也能让朕翻掌灭之。”
孝庄闻言,也是深深地皱起了眉,道:“这个刘洵,难道不是皇帝你精心挑选的人物么?亦或者说,他的背后难道不是皇帝你么?”
“不是,此人虽然在翰林院做过一段时日,但我与他应该连面都没见过几面,更没有直接说过话,这是这天下百姓之中,自然而然的生长出来的忠臣,是我大清天命所归,人心归附之象征啊!”
“朕已经决定,要对这个刘洵进行破格的提拔,将他委以真正的重用,就是要告诉天下人,这刘洵以前不是朕的人,但从此刻起,他就是朕眼前的红人,就是要告诉天下人,只要能实心任事,忠贞报国,都是朕的人。”
孝庄闻言,本能的就皱起了眉。
人老成精,孝庄本能的就觉得这个刘洵,以及这次所谓
的潮州大捷是有问题的。
一个科举上来的汉人,怎么就莫名其妙的死忠了?
而若是读书读傻了的书呆子,又凭什么取得潮州大捷这样的大胜?
然而说到底,康熙今年刚十八岁,即使是寻常百姓家十七八岁的孩子也大多正处于叛逆期,何况是他这九五之尊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