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在哪里成为了一个谜,毕竟诸葛亮再隐蔽,这事还是会告诉儿子和妻子的。
诸葛瞻作为锦竹之战的指挥者,当时肩负着重任,也是因为诸葛瞻在锦竹的失利,导致蜀汉在尚有反击之力的情况下全盘皆输,而这一切的起因从诸葛瞻削了姜维兵权开始,
也是因此导致魏国三路大军乘机攻蜀,蜀国失去了先机后,有多次错失了重要的关隘,导致在锦竹城下和邓艾决战,可是诸葛瞻和儿子诸葛尚,并没有认清当时的局面,没能纵观全局空间换取时间,并且坚固城防等待时机,而是选择了尽快和邓艾决战,在战斗是失利后,
也并没有退回锦竹组织防御战,而是选择冲入战阵中,最终倒是蜀汉失去了指挥,锦竹城不攻自破,本来带着残兵坚守锦竹的诸葛瞻,冲入敌阵中给出的自己的理由,
则“我于内不能除去黄皓,于外不能制衡姜维,进军又不能守护国土,我有三罪,还有什么面目回去呢?!
由此可见诸葛瞻不算是一位合格的将帅,反而更适合当个文人墨客,因为此时诸葛瞻不应该想到自己,而是失去了锦竹后蜀汉的命运,更让人感叹的是,
诸葛瞻的儿子诸葛尚也和他想法一样,竟然没想到收拢士卒进行节节抵抗,而是感叹了一声,“我们父子受了国家那么多的恩惠,而没有提早斩除黄皓,以致惨败,还有什么面目活下去呢?!”
好两父子都是因为没面目活下去,导致蜀汉失去了收拢将士依据有利的地形,继续抵抗邓艾的机会,这才是导致邓艾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境的原因,如果诸葛瞻和诸葛尚健在,
如李云龙一样不择手段的想法设法的对邓艾进行拖延和阻击战术,以邓艾的几千人很难在蜀汉立足,并且还有可能等待廖化的大军夹击把邓艾吃掉,问题是他们选择的一走了之,成全了自己对蜀汉的忠义,却让蜀汉最终灭亡。
诸葛瞻带着数万人,决战中失利于邓艾,其原因最重要的还是蜀汉缺少培养人才的方法,在人才培养和历练上相对魏国是差距太大,可以蜀汉创业的第一代都是顶尖人物,无路是五虎将还是诸葛亮庞统法正,刘备等人都是当时的佼佼者,
可是纵观蜀汉的二代人物,竟然缺少一个拿的出手的人物,刘备的后人刘禅,相比曹操的后代差距就不用说了,
曹丕和曹植无论是文学和能力上,都比刘禅要高数倍,历史上更没见刘禅有诗词流传下来,这就是一个例证,更重要的就是司马懿的后人和诸葛亮的后人一比,也就不用说了,一个建立了晋朝,一个却在锦竹战死,另外无论是关羽和张飞,
赵云的后人都是不算非常知名,成名的战役不多,蜀汉后期廖化还要当先锋,能够成为顶梁柱的就是姜维王平柱的个人而已,
和魏国人才济济相比,蜀汉这点确实缺乏,正是人才上的凋零,才导致了蜀汉在锦竹战败,诸葛瞻其实不过是一个缩影而已。
试想一下,如果蜀汉人才济济,那么镇守江油县就可能不是马邈,同时派遣抵御邓艾的或者是具有一定实战经验的名将,
而并非是毫无战场经历,被赶鸭子上架的诸葛瞻,而诸葛瞻虽然熟读了诸葛亮的兵书,但是因为没有战场的洗礼,
没有一定胆魄和纵观全盘的战略思维,所以蜀汉的灭亡,总结起来就是人才缺乏,实力不够,信心不足造成的。
诸葛瞻深知姜维北伐多次失败,会影响蜀汉的根基,但是他削弱了姜维兵权后,并没有及时调整蜀汉的防御规划,导致蜀汉的边界防御一盘散沙,
在魏国的三路大军面前不堪一击毫无准备,可以说诸葛瞻在蜀汉关键的时间中,做出的选择葬送了蜀汉,也让我们懂得了“好战必亡、忘战必危“一个千古不变的道理!
间谍案这事儿在和平年代看似相当荒唐。但是中华有句古语:居安思危。
在安定的和平年代,我们依旧需要保持警惕,境外势力或许不愿意给我们这样的安宁。
说起间谍,其实这个行业的历史是相当悠久的,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东周列国之间,就会互相派遣间谍,而且间谍的身份千奇百怪,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们做不到的。
春秋时期的间谍,有各种各样的身份。
第一种身份,老婆。
看过谍战片《史密斯夫妇》的朋友,都应该记得,其实除了男人可以做间谍,女人同样可以做间谍。而且这个间谍,很可能就躺在你的枕边。
这是一件令人悲伤的事情,但是在春秋时期,老婆被人家利用作为间谍的例子,还真的不少。比如说:
齐侯使连称、管至父戍葵丘,瓜时而往,曰:‘及瓜而代。’期戍,公问不至。请代,弗许。故谋作乱。僖公之母弟曰夷仲年,生公孙无知,有宠于僖公,衣服礼秩如适。襄公绌之。二人因之以作乱。连称有从妹在公宫,无宠,使间公。曰:‘捷,吾以汝为夫人。---《左传》
这个故事其实我们都听过,讲得就是齐襄公不讲信用的故事。他让连称、管至父到边疆镇守,约定好第二年瓜熟了就找人替换他们。可是第二年瓜熟了,齐襄公却要求再等一年。于是这两个人觉得齐襄公不讲信用,谁愿意给不讲信用的老板打工呢?所以他们就反了。
但是在反之前,连称找到了自己的从妹,这个从妹是齐襄公的众多老婆中的一个,不怎么受宠。所以连称便让她给他们传递情报,相约事成之后让这个妹妹做夫人。
这个时候,连称的这个从妹,便从齐襄公的老婆,摇身一变,成为了安插在齐襄公身边的女间谍,你说齐襄公晚上咋能睡得着觉哦!
第二种身份,朝臣。
这种身份的间谍,其实是最常见的,因为他们做间谍十分方便。他们有一定的才能,在朝中掌握重要的政务,可以及时获悉一些重要情报。
所以请这种朝臣身份的人,来做间谍,是回报率最高的。当然了这投入自然也比较大,毕竟人家在本国为官本就享受荣华富贵,没有优厚的报酬,为啥要给你干活呢?
郑厉公自栎侵郑,及大陵,获傅瑕。傅瑕曰:“苟舍我,吾请纳君。”与之盟而赦之。六月甲子,傅瑕杀郑子及其二子,而纳厉公。---《左传》
左传里的这个故事,讲的就是典型的朝臣为间谍的情况。傅瑕是郑国大夫,不过可惜在郑庄公二十八年,被郑厉公给俘虏了。这个时候傅瑕为了活命,答应给郑厉公做间谍,帮助他重新夺回郑国。
傅瑕跟郑厉公盟誓以后,便回到了国内。他在郑国,直接杀掉了郑子婴和他的两个儿子,帮助郑厉公成功回国复位。
第三种身份,使者。
使者在出使某国以后,会以这种特定的身份在某国考察走访。借着这个机会,从事间谍活动其实是再方便不过的了。
就算是当时被发现了,碍于两国之间的关系,其实使者一般都不会受到牵连。除非两国关系已经处于紧绷状态,不过这个时候一般也不会互相公然派遣使者了。
吴子欲因楚丧而伐之,使公子掩余、公子烛庸帅师围潜,使延州来季子聘于上国,遂聘于晋,以观诸侯。---《左传》
这个故事里,吴国打算攻打楚国,可是又担心中原各国的态度,所以就让季子出使中原各国。季子表面上是前去拜访,实际上就是为了去各国做间谍,获取对方的时事情报而已。
第四种身份,战俘。
很多人就不理解了,已经做了人家的战俘了,还怎么充当间谍呢?至少执行间谍任务的时候,也未免太不方便了吧?
你别说,有时候战俘到了对方那儿,还真的可以起到出奇制胜的作用。甚至比在战场上的作用还要大。
吴人伐州来,楚薳越帅师,及诸侯之师,奔命救州来。吴之罪人或奔或止,三国乱,吴师击之,三国败,获胡、沈之君及陈大夫。舍胡、沈之囚使奔许与蔡、顿,曰:“吾君死矣!”师噪而从之,三国奔,楚师大奔。---《左传》
这个故事讲得就是吴国带兵攻打楚国,但是很多小国家都跟着楚国混。于是吴国先打败了胡、沈、陈三国,并且抓了他们的国君。此后吴国便将胡、沈、陈三国的俘虏给放了,让他们到楚国军中宣传,说这三国国君已经死了。
这么一来胡、沈、陈三国的其余部队都溃散了,而跟着楚国混的其他小国也都不愿意继续打了,因为他们的国君也害怕了。最终楚国被吴国打了的大败。
这里吴国放回去的那些战俘,实际上就吴国放到对方那儿的间谍。把他们放回去,比他们留在吴国军中要强得多。
春秋时期的间谍,都有怎样的任务呢?
间谍的身份有多种多样,这就注定了他们所承担任务,其实是各不相同的。你比如说老婆间谍的任务跟战俘间谍的任务,自然是完全不同的。所以他们也是有分工的。
第一种任务,刺探情报。
这是间谍们最常做的一件事,也是最主要的工作。春秋时期各国之间的战争持续不断,所以情报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个水平出色的间谍,可以完美地刺探出对方的军事部署、战争意图、军队数量等等重要的敏感信息。而这些信息往往就是己国获胜的关键所在。
冬,晋侯围原,命三日之粮。原不降,命去之。谍出,曰:“原将降矣。”军史曰:“请待之。”公曰:“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得原失信,何以庇之?所亡滋多。”退一舍而原降。---《左传》
这里讲到的间谍就进行了典型的情报刺探工作。当时晋国正在围攻原国,原国死撑着不投降,由于带的粮草不太多,所以打算撤军。但是这个时候派出去的间谍跑来说,原国打算投降了,就这样晋国便没有撤走,而是等到了原国的投降。
由此可见,间谍的情报是多么重要。如果这个消息没传到晋国这儿,那晋国就错过了一次征服原国的机会,历史就会改写。
第二种任务,刺杀。
这一任务就比较血淋淋的了,一般诸侯都不愿意搞。但是只要搞了这么一出,基本上大事便能办成了。
四月丙子,光伏甲士于窟室,而谒王僚饮。王僚使兵陈于道,自王宫至光之家,门阶户席,皆王僚之亲也,人夹持铍。公子光详为足疾,入于窟室,使专诸置匕首于炙鱼之中以进食。手匕首刺王僚,铍交于匈,遂弑王僚。---《史记》
这里讲述的故事,便是著名的鱼藏剑的故事。别以为间谍只有外国才动用,内部的权力斗争中,间谍的作用同样重要。
阖闾为了夺得王位,便在伍子胥的推荐下,找来了专诸充当间谍。专诸多厉害啊,他把匕首藏在鱼肚子里。等到上菜的时候,专诸就从鱼肚子里抽出了匕首杀掉了吴王僚,承认过帮助阖闾夺取了王位。
第三种任务,内应。
在冷兵器时代,想要攻克一座城池,其实是相当困难的。不过如果有了内应相助的话,让他们打开城门,事情就好办多了,因此间谍们充当内应,又成了一件热门事件。
伍胥既至宋,宋有华氏之乱,乃与太子建俱奔于郑。郑人甚善之。太子建又适晋,晋顷公曰:“太子既善郑,郑信太子。太子能为我内应,而我攻其外,灭郑必矣。灭郑而封太子。”太子乃还郑。事未会,会自私欲杀其从者,从者知其谋,乃告之于郑。郑定公与子产诛杀太子建。---《史记》
楚国的太子建逃到了郑国,得到了郑国的信任和礼遇。后来他又跑到了晋国,结果晋国便打算让太子建回到郑国做内应。并且预定如果把郑国给灭了,就把这地方封给太子。太子建的确是这么干的,但是由于下人告密,最终太子建被郑国所杀,这一次做内应的机会,就这么被毁了。
第四种任务,造谣。
造谣这种事情,看似伤害程度不大,但是影响力绝对不小。尤其是在某国国内发生一点小小动荡的时候,这帮间谍就会将其无限夸大,直到军心、民心都紊乱,这样就达到了他们的目的。
之前的例子里就有提到,吴国放三国俘虏回到楚国那儿,他们回去以后,便充当了造谣的作用。扬言自己的国君被害,结果搞得楚国盟军们一个个人心惶惶,最终毁于一旦。
由此可见,造谣这件事,影响力很强。所以我们必须要做到不信谣不传谣,才能够真正变成铜墙铁壁。
从春秋的历史来看,间谍多为上层人士。
普通老百姓一枚,你让他去做间谍,他也没这个本事。一般只有成为手握一定权柄的人,才有能力去做间谍,也只有他们才能获得第一手资料。
据统计,类似诸侯王的老婆、兄弟,包括朝臣做间谍的几率,是远远要大于普通人的。尤其是朝臣集团,他们人数众多,不好分辨,就更加容易从事自己的间谍活动了。
春秋是一个混乱的时代,所以间谍频出。而当今世界,岂不就是我们当年的那个春秋吗?
诸国林立,要想在这样一个纷乱的世界里,寻求一片安宁的乐土,我们就必须要警惕那些间谍给我们带来的伤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