诞生于互联网时代,本意是指那些每天有吃有喝但实际上非常穷的人。
换句通俗点的描述,别看某些人表面光鲜亮丽,背后的苦楚艰辛只有自己懂。
“说的不正是我吗?”王旭看见词汇释义,毫不犹豫地认领下这个称号。
陈博怔怔道:“你是隐形贫困人口,那我是什么?显形贫困人口?”
“同学们,隐形贫困人口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贫困人口,这类群体没有温饱之忧,更多地是对自我价值认同的缺失。”
“他们大多分布于各大都市商圈,身着体面的职场装,用着新潮的电子设备,还喜欢在咖啡店享受美好的下午茶时光。”
“他们拥有与收入水平严重不符的消费能力,这是导致隐形贫困人口出现的根本原因。”
“说到底,就是过度鼓吹消费主义,敷不入出了呗。”陈博在对应页码记下笔记。
王旭补充道:“其实这类人群里充斥了不少水货,他们只是单纯地为了寻求一种社会认同感,才自诩隐形贫困人口。”
“不是欠了白条的人就是隐贫,它需要有相应的消费行为佐证,餐饮支出在日常开销占大头的人群肯定要排除在外。”
“充斥水货?中…出叛徒?”陈博承认自己想歪了。
教材里还列举了隐形贫困人口的几大行为特征——朋友圈天天晒吃喝玩乐,欠的债务排到年底都还不清。
裹着上万元的巴宝莉羊绒围巾三餐嚼白粥,只为了得到几句朋友同事的称赞。
狠下心用两个月的工资办健身卡,想起去的时候发现老板已经破产跑路了。
这些行径无不折射出一种不健康的社会观念,在物质财富迅速积累的同时,大部分年轻人的精神世界是荒芜的,他们渴望借此得到认同与尊重,以免被打上不合群的标签。
“说的挺有道理的,编教材的作者花了不少功夫。”
“这是ai通过大数据整合编撰的,厉害吧。”王旭又对杜甫动起了心思。
陈博建议道:“这么喜欢画画,干嘛不办个画廊,把以往的作品一次性展示给世人看,说不定能一炮走红呢。”
“这形容词从你嘴里说出来怎么怪怪的。”王旭觉得哪里不对劲,但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这回他模仿的是亮剑里的云龙兄,抬头望天的杜甫肩扛进口的意大利炮,犀利的眼神里藏着那句熟悉的台词。
“大家每个月的精神赔偿款,都是怎么花的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