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平五年的冬天,第一场鹅毛大雪降下来,整个京城都笼罩在惨淡的白色中。
今年是个多事之秋,南涝北旱,蝗虫四起,大片田地颗粒无收,涌进顺天府的灾民一日比一日多。
将两筐炭的钱结清,书辞搓手呵了口气,推开偏门把人送出去。外面还纷纷扬扬飘着雪,小丫头替她高高地举起伞。巷子里正有几个衣着单薄的外乡人哆哆嗦嗦地走过,看那打扮约摸是去隆安寺讨施舍的,天子脚下连要饭都得有规矩,如今的皇城门口不知堵了多少灾民,光是眼下的数量已经很可观了。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小老百姓也没功夫替皇帝操心,自己能吃饱饭就不错了。
书辞裹紧披风,双手合十念了声佛,转身准备回家。
不承想,她刚抬起脚,雪地里突然冒出一只手,紧扣住脚腕。
书辞吓了一跳,小丫头忙扶住她,颤着声音呵斥:“谁、谁啊!?装神弄鬼的!”
雪积得太厚,之前不曾留意,此时才发现家门口倒着一个人,不知是饿晕的,还是冻晕的,总之还活着。意识到这一点,书辞立刻俯身去拨开雪花。
那人很高大,勉强露出个背影,咳了两声之后抬起头,不偏不倚与她四目相对。
他戴了个面具,遮住大半张脸,只露了嘴在外,已然干裂出了口子,衣衫被雪水浸透,身子在微微发抖。
怪道都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下桥北街的秦楼楚馆日日歌舞升平,谁能想到邻街还有人在冰天雪地里饿肚子。书辞一时怅然,回头吩咐:“去端碗热粥。”
丫头诶了声,把伞递给她进屋去了。
不多时,肉粥盛了上来,白雾氤氲,米的分量很足。书辞接过手,小心翼翼凑到那人跟前,许是感受到温度,他捧起碗,埋头大口大口的喝。
“慢点吧,别噎着了。”
因为手背上有伤,碗端得不稳,粥水溅出来洒在了地上,书辞只好替他扶着。隔了层白气,那双清冷的眸子静静的望过来,一直看着她。
书辞没发觉,只问还要不要再来一碗,见他不做声地摇头,便起身把碗递给丫头,紧了紧披风准备走。
不料,对方的手再一次抓住了她的脚腕。
小丫头当即恼了:“得寸进尺么,快放手!”
书辞试着动了两下没有抽出来,有些无奈:“西江米巷那边有粥厂,一天管三顿,离得也不远,比你在这儿趴着要强。咱们只是小户人家,你也看见了——房子就那么大,若人人都来,哪里吃得消?”
一番话说完,那人仍旧不松手,暗沉的双目透过冰冷的面具直直地看着她,只这么僵持着,也不吭声。
力气这么大,何至于要饭呢?去码头卸货,跑两个来回便能吃饱了。
书辞刚想开口,冷不丁听他一阵猛咳,指缝间呕出一滩血,当下变了脸色。
“你……”
他咳完就彻底倒在了地上,埋在雪中一动不动。
书辞定定站了半天,终究还是蹲下去,“你怎么样?没事吧?”良久无人应答,她赶紧伸手前去探了探鼻息——进气多出气少,比想象中还要虚弱。
“小紫,来帮个忙。”
一旁的丫头回过味儿来,压低声音:“小姐!”
“没关系,娘反正也不在。”书辞宽慰她,“有事我担着。”
顿了一下,又拍拍她的肩补充,“担不住的时候,就靠你背锅了。”
“……”
柴房边紧挨着一间仓库,堆的都是杂物,窗户常年不开,蒙着厚厚的灰尘。
屋子里生起炭盆,温度才稍稍缓和了点。地上的热水冒着白气,书辞将巾子涮了涮拧干,正要往人脖颈上擦,对方像是本能反应,猛地睁开眼,掌心死死扣住她咽喉。
这见面礼委实别具一格,力道掌控得刚刚好,不至于丧命,却又让人没法喊出声来。
等看清了,他才一怵,缓缓把手收回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