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狗。”
骆永胜只好在心里怒骂几句,匆匆忙离开刺史府回家,路上却是没忘找一家米行,花八百文买下三石大米。
想请三街六邻的百姓签字证明,不给点甜头哪好开口。
有道是吃人嘴软拿人手短,三石大米散出去,骆永胜还是比较轻松的就集齐了几十个或签名或按手印的纸证。
有了这份纸证的帮助,骆永胜再去到刺史府的时候,就觉得腰板硬挺了许多。
这回你总该给我办了吧。
“怎得这么久才到?”
吏目皱起了眉头,态度粗暴道:“走吧走吧,我这很快便要下值,明日再来办吧。”
给骆永胜开份籍文,往来求见加印怎么都得花费时间,一来一往,可不就容易耽误自己下班的功夫。
这下算是让骆永胜看明白了,他也懒得再多说,干脆打兜里取出一枚碎银角放到桌子上。
碎银虽不大,但也能有个一两多重,起码还是可以值个四贯多钱。
这手笔,可属实不算小了。
吏目愣住了,看看桌子上的碎银角再抬头看看骆永胜,一拍桌子站起身。
“这办籍文领户碟的事你怎的到现在才来,快快快,再不抓紧时间,届时户曹那边下了值,可不就白白耽搁一日,走,速与某同去。”
待吏目手在离开桌面的时候,那枚碎银角已是不翼而飞。
事还是这件事,办事的人还是这些人,但有了银钱的推动,却完全呈现了两种天壤之别般的办理速度。
从籍文到领取加盖衙门公印的户碟,这次只用了短短的半个时辰。
户曹的胥吏甚至加班加点的替骆永胜忙活。
热情洋溢,一口一个百姓的事就是他们的事,为民操劳理所当然。
人家加了班,过了点,骆永胜又岂是不通情理之人,户碟揣在怀中,顺势便也就在距离都督府衙门不远的四海渔家安排了一桌。
洪州临江,水产江鲜琳琅满目,骆永胜甚至在这里看到了鲟。
估计,也就在这一千多年前的古代,能够吃到这般珍惜水产。
虽然在宋朝,它并不珍少。
这顿饭菜被骆永胜安排的极丰盛,加上酒水助兴,也算同这些胥吏小值喝的宾主皆欢。
这人一喝多,便开始勾肩搭背称兄道弟起来,再劝三杯,一桌子哪还有生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