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乡,位于伏牛岭南十五里处,周照群山起伏,连绵不断,一条宽阔的秀水贴着坪乡流淌在大山间。
有了山峦的屏障,又有着秀水的滋养,坪乡自古便是一块得风顺雨的好地。
原本,坪乡中以李氏,郭氏与裴氏三家大族为主,再加之依附三家的庄户,住在这里的便有三四百余户人家。
近些年,朝局动荡,烽火不停,多有逃避战乱,背井离乡的人躲避于此。因此,坪乡所住的人口较最初多了一倍有余。
李氏,其祖上于先朝是显赫之人,便是在前朝也不乏陪君伴驾之辈。
到了如今,虽说族中也官职在身的人,但终究没有了先祖一辈的那般荣光,只是托着祖荫,在这平阳郡中算是个富户了。
清晨,一场夜雨让李家大宅显得清凉了许多。
多日的暑热在这个早上散的无影无踪,存留在瓦片木梁上的雨水不时地滴到地面上,刚要见白的砖石被再次阴成了暗灰色。
雨廊中,上了年纪的老妇人在一名女子的搀扶下,脚步踉跄地走着。几名下人跟在后面,各个面色凄然。
拐过一个转角,老妇人来到一处正房前,不等站稳便伸手推开了房门,匆忙地走了进去。
房间内,燃着的烛火尚未熄灭。临院的窗户紧闭,一股浓重的药味弥漫在空气中。
内室里,两名跪坐在床前的丫鬟听到开门声,赶忙起身迎了出来。
两人的脸上布满了疲倦与不安,未曾擦拭的泪痕依旧挂在稚嫩的脸颊上。
“醒了没有?还...还没有醒吗?”见到丫鬟,老妇人声音颤抖地连声问着。
问话的同时,老妇人已然冲进内室,来到了床前。
望着躺在床上一动不动的年轻人,老妇人弯下身子,伸手想要抚摸一下年轻人的面颊。
然而,她又怕碰到缠着医带的伤处,手停在半空处颤动着,泪水顺着脸颊滴到了地面上。
老妇人的本家是汾西云氏,嫁入李家后,李云氏相夫教子,端庄贤淑,成为李家人人敬重的主母。
李云氏的夫君与长子皆在军中任职,数年前的一次宫乱引发了兵变,其夫君与长子都死在了兵变之中。
逝者已逝,生者前行。
话虽是如此,但李云氏一夜之间苍老了许多,原本略有见白的头发再无青丝。
因为李云氏的夫君没有妾室,故此李家的人丁并不兴旺,仅有两子两女。
长子已逝,两个女儿也早已嫁为人妇,生儿育女。
老人膝下仅存的李家血脉,也就剩下这躺在床上不知生死的小儿子了。
小儿子是两夫妻中年所得,尤为珍爱。自从丈夫与长子离世后,这个小儿子也就成了李云氏唯一的心念。
难得小儿子争气,未及成年的人便在平叛氐族齐万年中立了大功,得了封赏,这让李云氏伤疼的心中多少有了些慰籍。
可如今,这唯一的心尖肉竟遭此横祸,不省人事。这样绝情的打击,彻底击溃了老人最后的承受力。
李云氏觉得眼前有些发黑,身子摇晃了几下,一旁的女子慌忙地扶住了她。
老人转头望了一眼身侧的女子,又看了看依旧毫无反应的儿子,痛不欲生地摇了摇头,失声大哭起来。
女子搂住几欲瘫倒的李云氏,泪流满面地宽慰道:“娘...娘,二郎没事的,鲁神医不是说可以保住命吗,小弟一定没事的。”
女子名叫李耹,是徐家的长女,嫁于本地的郭家。
因为郭李两家同在坪乡,相隔的距离并不太远。因此,李耹听到到消息,第一时间赶回了李家庄。
此时,李耹虽然口中安慰着母亲,但望着已经两天两夜没有知觉的弟弟,她同样也是心如刀绞,无法抑制地哭出声来。
当屋中的每个人都哀伤不已时,一个少年人与一名老者从屋外走了进来。
少年人听到哭声,脸色大变,脚下更是一个踉跄,险些摔倒在地。
同行的老者也皱起了眉头,快步来到了床前,探手把在了卧榻之人的脉关处。
片刻后,老者双眉舒展,长吁了一口气。
他回头望向众人,口中说道:“大家且宽心,李小将军并无性命之忧。他只是旧疾未愈又添新伤,导致失了些心魂,稍后会醒过来的。”
李云氏听到这话,踉跄地走上前,欲跪倒在地。
老者见状,急忙起身扶住李云氏,口中说道:“李夫人,这可使不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