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贽有云:“动人以言,其感已浅。”
然而有所感者,则以感人于俄顷之间者也。生而驱之死,逸而驱之劳,分义足以动之乎?
畏死惮劳之情,猝然内发者,智不及度,勇不及持。自非英豪之慷慨捐生,与贤哲之从容赴义,则固倒行于穷途,而亲上死长之情,不知其何以忘矣。
于是而敷心肾肺肠以为言,振荡其俄顷之耳目,以生其勃发之智勇,言之所感虽浅,而固可有功。是故虞、夏以来,无居平之诰诫,而有临事之约誓焉。
古之帝王,诚知其感之也浅,用之也惟俄顷,故其为辞也,不过激其气以使之盈,不畸重其权以使之疑。其感之也若不足,而以感也已足矣。
不激而使之盈者何也?气盈而怒,怒盈于外者,必枵于中。尝观于斗者矣,诟谇胜而拳勇衰矣。
不畸重而使之疑者何也?有所重必有所轻。虽在仓卒,听以耳,发以气,而未尝反以思也。
虽乘其俄顷之情,而无长久之义,以使熟思而不斁,则一疑而群疑交起,疑之、疑之,迟回却顾而必溃,鈇钺不足以威之矣。尝观于严父之训劣子矣,词已费而反唇于夫子之不正矣。
以今观于《甘誓》、胤征之文,简而不盈,规其长久而不畸重乎己,斯之谓体要之辞。辞之善者,君子以之动天地,而况于人乎?
禹之明德,夏道之忠敬,天下将百世戴之。不再传而有扈犯顺以抗王师,不五世而羲和叛官以党后羿,恶之不胜诛者也。然而后启、胤侯之执言也,则使罪浮于言,而不穷言以浮于罪。
夫亦曰彼之滔天以贯盈者,夫人知之而不俟于言也。举其大端以正有事之名,舍其一切以畜人心之怒,则气不泄于言,而勇可给于气。
整齐其行陈,要戒其淫戮,矜持其有余,而急缮其不足,若此者,所谓不过激其气而使之盈也。
分义者,民之均重也。权借者,己之畸重也。为臣而犯其君,为臣而背公死党以弱王室,分义之不赦者也。分义不赦,而何有于五行,三正之精微?
分义不赦,而何有于沈酒昏迷之琐屑?
乃分义均重,而民喻其不赦;权借畸重,则民且疑君之死己以自安也。俄顷之际所喻者,不敌其喻死喻劳之心,则将曰丧君有君,而丧身无身矣。
惟是三正五行、天戒臣宪者,王为民修之,侯为民守之,民用所前而民居之自协者也。
今略畸重之权,并略其均重之义,而独重其权于民,民乃晓然于众愤之不容已,而牵率君相以届民之罚。
于是而人之视公战犹其私斗,非使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