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这里李四冒着严寒,抱着芳莲在冰天雪地里连奔奔跑,一路磕磕绊绊,好不容易把芳莲送回到家里。进了窑洞门一看,里面黑摸咕咚,李翠英用手指着,让李四赶紧把芳莲放到炕上。
李四黑摸着把芳莲放到炕上,随手拍了拍自己身上的积雪。刚要开口问一声,石可怜到哪里做啥去了。只听见炕上有人哼唧着说:“阿门了?”把李四还吓了一跳,原来石可怜还在炕上躺着。
李翠英连忙给芳莲盖了一片羊皮,让在炕上暖和着,手在芳莲脸上,身上使劲地抚摸着,看能不能活了过来。
李四两只脚冻得麻木,就随手推开石可怜,准备脱鞋上炕,自己也暖和一阵,这才发现自己的一只破鞋也掉在路上,没有顾得捡起来。
李四上了炕,嘴里骂道:“你看这冰天雪地的,你和那猪一样,卧在炕上暖着,叫一个女娃娃家去担水,你看这娃现在冻成个啥样子了。像你这样的人,连个家都顾不住,还能当队长吗?估计到时候懒死了,狗都不吃你,放羊去你都弄不成。”李四嘴里骂了个不停点,石可怜是瞪着眼睛一言不发。
说来也是奇迹,只见芳莲在炕上暖和了好一阵子,嘴里开始哼唧,眼睛慢慢睁开了。李四一看这娃好不容易醒过来,就要问个详细。
只听见芳莲结巴着说:“我去担水的路上,雪下得好大,眼前白茫茫一片,曜得眼睛都睁不开,脚下的路一点都看不见,也找不到泉在哪里。地上滑得走不成,还要过一道沟,坡陡沟深,不敢往前走,就站在沟沿等了一会。正好碰见一个白胡子爷爷,问我要做啥,我回答说,要到泉上去担水,找不见泉在啥地方。
那白胡子爷爷就说:“你跟我来,我领着你去寻泉。”我就跟着白胡子爷爷去寻泉了。走在路上,只见沟道上面架有一个好长的梁,梁上铺着好多木板,我就从木板上往过去走,到了对面沟沿上,就看见一个阔气的房子,房子前一个老奶奶正在扫雪。
老奶奶见了我就问:“这是谁家的娃娃,冰天雪地里还光着个脚,都快冻死了,赶紧到屋里热炕上暖一会。”就把我拖进到房子里面,让上炕暖着,人家屋里的炕热得很,我都不想回来了。过了一会,老奶奶端来一碗热乎乎的汤,叫我赶紧喝了。我麻木的双手接过碗,正要喝呢,不小心把碗掉了。我害怕人家打我,正准备跑,出门一看,你们都在这里坐着。
李四听了,觉得这女子述说的经过,可能就是黄泉路上的见闻。自己过去读书的时候,看过古书上讲的黄泉路,就是这样描述的。
随口就给李翠英两口子解释说:“这娃说的都是黄泉路上的见闻,要找的泉就是黄泉,见到的那个白胡子就是白无常,那一道深沟就是忘川河,那河两岸架的板就叫奈何桥,奈何桥头上的房子就叫望乡台,老婆子就是孟婆。好在这娃没有喝上孟婆汤,要不然就没有救了。”
李翠英听着好生后怕,就对李四说:“这娃是不是想老家了,我们的老家就是关川河。”李四回答说:“那是忘川河,不是关川河。要是经常这样,冰天雪地,寒风刺骨,让一个赤脚的小女子去担水,估计总会有那么一天,就会回老家的。”
李四看见芳莲苏醒,自己暖和了一阵,就准备离开回自家去,还要在路上找一下自己的那一只破鞋。临出门前,手指着石可怜说:“你这个可怜人的帽子,估计一辈子都摘不掉。等以后我来给你作一首《可怜歌》去唱好了。”
李四出门回自己的窑窝子里去了,这件离奇古怪的事,到后来就成了这道沟的神话传说。
且说那吴家梁前些年一直在当队长,这院子便成了生产队开会的地场。老娘张氏看到会场上批斗的场面,就给家梁说:“你现在不是队长了,以后开会,叫他们另找个地方,不然这院子我都收拾不过来。”
自从三儿子娶了婆娘,这院子里的事情就多了起来。张氏觉得这三个儿媳妇,先后几个住在一个院子里,还不好打整。以后各家都有了娃娃,那就挤不下了。就把家栋叫到跟前说:“你们弟兄们现在都成了家,赶紧想办法搬出去过活,不然我这做饭都忙不过来。”
且说这家栋自从另开家以后,一直住在老庄里,自己心里也明白,那是祖上留给三房头的庄院,自己过继给二房头,当时没有力程另建庄院,只能挤在一个院子里。虽然分门别灶,但在一个院子里,难免相互打搅,加上两个娃娃时常总是缠在奶奶身边,蹭吃蹭喝不说,老人还得费好多心。
当下老娘再一次提出分家过活的事,那就得赶紧搬出这个院子才合适。家栋就在一个叫上湾的地方,靠着山坡随便选了个地场,开始动土新建个院子。先请了亲戚弟兄们帮忙,挖了三个窑,一个暂时住人,其它两个供牲口和堆杂物用。过了没有多长时间,就搬出了大庄院。
再说家栋的两个儿子,那可是张氏的宝贝,吃饭睡觉都要和奶奶在一起。仍然在这院子里黏糊了好一段时间,这院子里平时就是张氏和二婆娘,还有两个孙子。农忙时间,大人们都忙着地里的活,张氏专门在家做饭。弟兄们都搬出了院子,分家过活,张氏从此开始,手脚清闲,耳根子也清净多了。
且说灾荒过后,按照上级的要求,这里的学校开始复课了。当下这泥滩学校还是付跛子当校长,那是吃公粮的人。付跛子在这里当了几年校长,还娶了罗阴阳的女儿做了婆娘,虽说不是倒插门,也就算在这里安了家。其他还有四五个男老师,官方叫社助教师。是当地土生土长,断断续续地读了几年书的年轻人,到底什么文化程度,自己也说不清,按照这里人习惯的说法,只要是念书多一点,能做公干的,那都被认为是秀才。
孔云海的三儿子叫孔令师,从平凉读了几年书回来了,组织安排在这里当社助老师。校舍还是原来的私塾院落,一个坐东朝西大院子,院子里面坐北朝南,建有两座人字梁双挑檐的房子,分成四个教室,每个教室里能容纳二三十个学生。
外面有一平整的场地,作为篮球场,公家给配了两块木板和两个木柱子,做了个篮球架,供老师给学生们上体育课之用。篮球场还是开大会的主要场地。
学校设立了五个年级,高年级的学生每个年级一个教室,里面用的是木头桌凳,两人一张二尺来长的毛面桌子,坐着一条长板凳。低年级的学生,一二年级合用一个教室。几片土坯垒个台子,上面搭一块炕面子(盘炕泥板),当桌子用。教室两端的跨墙上面,铲平后抹上点洋灰砂浆,就当个黑板。
当下这所学校的地场和校舍,配备的师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