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居然有儿子,还不止一个,回郢都的路上,易承得知他有四个儿子,一个女儿。
“先生的子嗣现在都在朝堂上担任职务?”
“正是,两个任谒者,一个任咸尹,一个任宫厩尹,小女则待字闺中。”
自打从和屈原接触,易承就发现了这位老兄的一个特点,那就是这家伙对人很少设防,即便是与易承初次相识,交谈时能仍感受到他的真切,拳拳之心一览无遗。
这种感觉,易承以前只在孙膑身上感受到过。
不知是后世带来的印象加成还是确实与屈原聊天比较投机,易承很喜欢和这个有些淳朴的中年人说话。
屈原学识渊博,为人却没有架子,说话诚恳,可对于自己所坚持的却毫不松口,这也许正是一个国家脊梁人物该有的品质。
不过很可惜这种品质却不适合政治。
易承也总算明白为何屈原推行的美政在楚国只是昙花一现了,政治家需要诚实,但是政客却不需要。
想要在多方矛盾中进行平衡,情商才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可惜面前的这个中年人心中明白,却不会那么做,这也注定了他这一次再回郢也是没有什么结果。
易承隐约记得屈原在历史上被召回郢都两次,然后两次都只在国都待了很短暂的时间,就又被贬谪。
这世上不是容不下说实话的人,而是容不下那些敢直言说实话的人。
吐槽宠妃郑袖,吐槽上大夫勒尚,吐槽朝堂上所有的奸佞,屈原清楚的知道楚国朝堂上的乌烟瘴气。
他希望大王能够支持他,将这些奸佞彻底清扫,可他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楚怀王也身在体制内,楚王再大,也需要众士大夫,众士兵的支持,而美政改革,就是革了众多世袭士大夫的命,这种改革在没有良好的基础的情况下,几乎没有任何改革成功的可能。
屈原虽然能洞悉楚国的危机,深知世袭带来的衰落,秦国的虎视眈眈,还有朝堂上的误国奸佞,可归根结底他还只是一个战国人,眼界很难跳出自身的时代局限。
“先生此去朝堂,可有何打算?”抵达郢都之后,易承小心地向屈原问道。
“吾打算再次劝谏大王,楚国必须立刻推行美政,如此才能挽回倾覆之忧!”屈原信誓旦旦的说道。
易承拍了拍脑袋,而后拱拱手,只是说了句:“那就祝先生说服大王早日施行美政了。”
“多谢吉言,若是公子不介意,这段时间若是忙完,吾想引荐公子面见怀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