嫌犯的心理防线被击穿后,剩下的问题其实都已经不是问题,宋文远安排的那个捣药的环节,就是对嫌犯的一种心理暗示。
虽然宋文远不知道嫌犯用的什么毒药,但是既然没有在药铺中获取,那么一定是在野外的某种植物上获取。
在随后的审问中,嫌犯亲口交待了整个的犯罪过程。
其中毒药是嫌犯在野外寻找的毒草绞出汁液后,经过过滤装在瓷瓶里,本来嫌犯是想将那可恶的媒婆一并毒杀,偏偏媒婆家中临时有事逃过一劫。
你是怎么知道那种草能够毒死人的,有什么告诉你吗?宋文远问出了最后一个问题。
嫌犯抬头看了一眼宋文远问道:我妹妹呢?
你把她当妹妹了吗?
妹妹是给我从小定下的童养媳,我对自己老婆做什么有什么问题吗?管天管地你还管人家夫妻敦伦之事吗?
你虽然长得像个孩子,但是心智上却是成年人,你妹妹多大,你就能下得去手。
原本我还对你有一些同情,认为你是为了保护妹妹做出了极端之事,本来还想为你求情,至少不会让你受到极刑。
可是你的所作所为已经突破了人性的底线,你不但该死,更该千刀万剐。
他们有当我是亲人吗?我和妹妹永远都只能吃他们剩下的饭菜,若是没有剩饭,我就只能带着妹妹饿一顿。
为了不被饿死,我带着妹妹在野外吃遍了野外的野菜野草。什么野菜好吃,什么野菜不好吃,什么野草有毒,什么野草能够毒死人,我都一清二楚。
反正有他们我也是挨饿,没他们我还是挨饿,我为什么不杀了他们,我该死,他们更该死。
你的父母对你不好,你就去伤害一个只有七八岁的小女娃吗?
嫌犯沉默了,有些事无论怎么辩解都无法洗白其内心的肮脏。
案情到了这里已经真相大白,嫌犯完全是利用了自己熟悉野草的药性,采集含有剧毒的野草提取汁液进行投毒。
也是这个时代的酒水浑浊,烈酒还有一股酸馊味,等到蒸馏技术出现之后,想要在酒中下毒可就不容易了。
真相大白后,如何判决案件那是徐广平的职责,宋文远本不想多说更多的话,不过为了那个女孩儿的名声考虑,还是在案情上做一些春秋笔法,至少在左邻右舍中不要传出风言风语。
说到这个小女孩,宋文远问徐广平如何安置这个女娃,徐广平戏谑地问道:要不要就将这个女娃留在你家,你母亲身边连个伺候的人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3页)